猪价在跌破四年新低后迎来一波反弹,但市场供需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披露的数据显示,10月中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0.9元/公斤,环比上旬下降12.1%。这一价格已创下四年来的新低。
然而进入10月下旬后,市场发生显著变化。根据最新数据,截至10月23日,外三元标猪报价已回升至11.84元/公斤,较本月低点上涨约7.6%。
01价格行情特点
区域价差明显扩大。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猪价较前一日上涨,仅广东、海南价格持平,无一下跌。
当前高价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如海南价格为6.6-6.8元/斤,上海、浙江为5.9-6.2元/斤;而低价区主要在西南和华中部分地区,如广西为4.8-5.1元/斤,湖南为5.4-5.6元/斤。
南北价差接近2元/斤,这种明显的区域分化不利于跨区调运,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割。

02反弹原因分析
天气转凉带动消费回暖。近期冷空气逐步向南深入,北方多地提前入冬,南方地区也“由夏入秋”,气温下降促使猪肉消费季节性回升。
养殖端惜售情绪浓厚。随着猪价跌破多数养殖主体13-14元/公斤的成本线,养殖亏损加剧,外购仔猪育肥头均亏损在300元左右,社会面猪场认亏出栏减少,压栏增重积极性转强。
二次育肥集中入场。标猪价格超预期下跌后,游资二次育肥集中入场现象增多,适重猪源供应压力减轻,屠宰场与二育形成抢购猪源局面。
标肥价差走扩。前期养殖端减重出栏,导致市场中大猪相继出清,肥猪价格走高,带动标肥价差走扩,进一步刺激了压栏增重意愿。
03供需基本面
供应压力依然显著。尽管短期出现改善,但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仍处于相对高位。
2025年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3.5%。按照生猪生产周期推算,至2026年二季度,理论产能依旧偏大。
需求端复苏力度有限。虽然天气转凉带动消费小幅回暖,但终端消费整体仍受制于经济环境。
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为35.25%,虽环比上升4.5%,但冻肉库容率仍达17.84%,冻品去库缓慢抑制猪价上行空间。
04后市展望
短期来看,猪价进一步上涨后劲不足。随着标猪价格重心上移,二次育肥补栏成本大幅提升,入场意愿已显谨慎。
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完成情况一般,月末头部猪企仍有增量出栏操作,将增加市场供应。
中长期而言,猪价真正拐点可能需等待至2026年下半年。若当前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地且严格执行,未来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望逐步调减。
按照10个月左右的传导周期,2026年下半年商品猪出栏量或逐步下滑,猪价有望迎来实质性回升。
未来半年猪价或将呈现“先跌后震荡”的走势。10月份生猪供增需减,猪价可能继续探底;11月份受二次育肥增加和需求季节性增长支撑,猪价或有所回升;12月份集团和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可能再次利空猪价。
对养殖户而言,当前策略应是避免盲目压栏赌行情,把握好正常养殖节奏,合理安排出栏计划,控制成本,确保现金流安全。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披露的数据显示,10月中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0.9元/公斤,环比上旬下降12.1%。这一价格已创下四年来的新低。
然而进入10月下旬后,市场发生显著变化。根据最新数据,截至10月23日,外三元标猪报价已回升至11.84元/公斤,较本月低点上涨约7.6%。
01价格行情特点
区域价差明显扩大。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猪价较前一日上涨,仅广东、海南价格持平,无一下跌。
当前高价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如海南价格为6.6-6.8元/斤,上海、浙江为5.9-6.2元/斤;而低价区主要在西南和华中部分地区,如广西为4.8-5.1元/斤,湖南为5.4-5.6元/斤。
南北价差接近2元/斤,这种明显的区域分化不利于跨区调运,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割。

02反弹原因分析
天气转凉带动消费回暖。近期冷空气逐步向南深入,北方多地提前入冬,南方地区也“由夏入秋”,气温下降促使猪肉消费季节性回升。
养殖端惜售情绪浓厚。随着猪价跌破多数养殖主体13-14元/公斤的成本线,养殖亏损加剧,外购仔猪育肥头均亏损在300元左右,社会面猪场认亏出栏减少,压栏增重积极性转强。
二次育肥集中入场。标猪价格超预期下跌后,游资二次育肥集中入场现象增多,适重猪源供应压力减轻,屠宰场与二育形成抢购猪源局面。
标肥价差走扩。前期养殖端减重出栏,导致市场中大猪相继出清,肥猪价格走高,带动标肥价差走扩,进一步刺激了压栏增重意愿。
03供需基本面
供应压力依然显著。尽管短期出现改善,但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仍处于相对高位。
2025年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3.5%。按照生猪生产周期推算,至2026年二季度,理论产能依旧偏大。
需求端复苏力度有限。虽然天气转凉带动消费小幅回暖,但终端消费整体仍受制于经济环境。
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为35.25%,虽环比上升4.5%,但冻肉库容率仍达17.84%,冻品去库缓慢抑制猪价上行空间。
04后市展望
短期来看,猪价进一步上涨后劲不足。随着标猪价格重心上移,二次育肥补栏成本大幅提升,入场意愿已显谨慎。
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完成情况一般,月末头部猪企仍有增量出栏操作,将增加市场供应。
中长期而言,猪价真正拐点可能需等待至2026年下半年。若当前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地且严格执行,未来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望逐步调减。
按照10个月左右的传导周期,2026年下半年商品猪出栏量或逐步下滑,猪价有望迎来实质性回升。
未来半年猪价或将呈现“先跌后震荡”的走势。10月份生猪供增需减,猪价可能继续探底;11月份受二次育肥增加和需求季节性增长支撑,猪价或有所回升;12月份集团和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可能再次利空猪价。
对养殖户而言,当前策略应是避免盲目压栏赌行情,把握好正常养殖节奏,合理安排出栏计划,控制成本,确保现金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