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调控:降低热应激风险
1.物理降温系统
安装负压风机+湿帘循环系统(每小时通风10-15次),高温时段(11:00-15:00)对屋顶或猪体间歇性喷水降温,避免直接喷淋头部。哺乳母猪舍增设冷风机,保育舍采用滴水降温,地面铺撒生石灰吸湿。
2.遮阴与隔热改造
猪舍顶部加铺稻草或泡沫板(厚度≥10cm),场区周边种植藤蔓植物形成遮阳屏障,外墙涂刷石灰乳增强反光隔热效果。
3.湿度控制
保持舍内湿度50%-75%,每日清理粪便减少氨气(浓度≤20ppm),使用风扇加强空气流动,必要时开启屋顶喷淋降温。
二、营养管理:增强抗应激能力
1.饲料配方优化
降低粗蛋白至14%以下,添加2%-3%脂肪(豆油或脂肪粉)和0.1%-0.2%小苏打,补充维生素C(200-500mg/kg)和电解多维,可添加0.1%氧化锌改善肠道健康。
2.饲喂策略调整
采用“两头喂”模式(早6:00-7:00、晚18:00-19:00),自由采食槽每2小时清理余料,哺乳母猪夜间加喂青绿饲料(西瓜皮、苜蓿),饮水中添加0.1%食盐补充电解质。
3.饮水保障
确保15-20℃清洁饮水24小时供应,饮水器压力≥1.5L/min,每日用0.5%淡盐水或电解多维溶液定时饮用。
三、日常管理:减少应激源
1.操作时间优化
免疫、转群、配种等操作集中在清晨或夜间(气温≤25℃),运输前3天添加电解多维,避免高温时段集中作业。
2.密度控制
保育猪≤3头/m²,育肥猪1-1.2头/m²,减少群体产热。断奶仔猪采用高床饲养(离地30cm),哺乳母猪保持2.5m²/头活动空间。
3.卫生管理
每日用20%石灰乳喷洒消毒,每周3次喷洒菊酯类杀虫剂防控蚊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每日巡查。
四、疾病防控:预防热应激并发症
1.重点疾病预防
加强大肠杆菌、链球菌监测,饲料中添加0.1%黄芪多糖提升免疫力,定期驱虫(伊维菌素0.3mg/kg皮下注射)。
2.中暑应急处置
发现热应激猪只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凉水喷洒体表(避开头部),耳静脉放血100-200mL,严重时肌注30%安乃近10-30mL或藿香正气水5-10mL。
3.疫苗免疫调整
避开高温时段接种,猪瘟、口蹄疫等疫苗选择早晚时段免疫,免疫前后3天添加维生素C(500mg/kg)缓解应激。
五、特殊群体护理
1.种公猪管理
保持6m²/头活动空间,每日补充维生素E(200IU/kg)和硒(0.3mg/kg),配种频率控制在每周2-3次。
2.妊娠母猪护理
产房安装滴水降温系统,饲料中添加1%赖氨酸和0.5%酵母粉,分娩前后3天肌注长效土霉素(10mg/kg)预防感染。
3.仔猪保护
保育舍温度维持25-28℃,使用漏缝地板减少潮湿,饮水中添加0.1%口服补液盐,腹泻时灌服恩诺沙星(5mg/kg)。
实施要点:每日记录舍温、采食量及异常猪只情况,建立应激预警机制;员工需接受高温作业培训,配备防暑药品(十滴水、风油精);定期评估饲料转化率(目标≤2.5:1),动态调整管理方案。通过环境、营养、管理的系统防控,可将热应激导致的日增重损失从15%降至5%以内。
1.物理降温系统
安装负压风机+湿帘循环系统(每小时通风10-15次),高温时段(11:00-15:00)对屋顶或猪体间歇性喷水降温,避免直接喷淋头部。哺乳母猪舍增设冷风机,保育舍采用滴水降温,地面铺撒生石灰吸湿。
2.遮阴与隔热改造
猪舍顶部加铺稻草或泡沫板(厚度≥10cm),场区周边种植藤蔓植物形成遮阳屏障,外墙涂刷石灰乳增强反光隔热效果。
3.湿度控制
保持舍内湿度50%-75%,每日清理粪便减少氨气(浓度≤20ppm),使用风扇加强空气流动,必要时开启屋顶喷淋降温。
二、营养管理:增强抗应激能力
1.饲料配方优化
降低粗蛋白至14%以下,添加2%-3%脂肪(豆油或脂肪粉)和0.1%-0.2%小苏打,补充维生素C(200-500mg/kg)和电解多维,可添加0.1%氧化锌改善肠道健康。
2.饲喂策略调整
采用“两头喂”模式(早6:00-7:00、晚18:00-19:00),自由采食槽每2小时清理余料,哺乳母猪夜间加喂青绿饲料(西瓜皮、苜蓿),饮水中添加0.1%食盐补充电解质。
3.饮水保障
确保15-20℃清洁饮水24小时供应,饮水器压力≥1.5L/min,每日用0.5%淡盐水或电解多维溶液定时饮用。
三、日常管理:减少应激源
1.操作时间优化
免疫、转群、配种等操作集中在清晨或夜间(气温≤25℃),运输前3天添加电解多维,避免高温时段集中作业。
2.密度控制
保育猪≤3头/m²,育肥猪1-1.2头/m²,减少群体产热。断奶仔猪采用高床饲养(离地30cm),哺乳母猪保持2.5m²/头活动空间。
3.卫生管理
每日用20%石灰乳喷洒消毒,每周3次喷洒菊酯类杀虫剂防控蚊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每日巡查。
四、疾病防控:预防热应激并发症
1.重点疾病预防
加强大肠杆菌、链球菌监测,饲料中添加0.1%黄芪多糖提升免疫力,定期驱虫(伊维菌素0.3mg/kg皮下注射)。
2.中暑应急处置
发现热应激猪只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凉水喷洒体表(避开头部),耳静脉放血100-200mL,严重时肌注30%安乃近10-30mL或藿香正气水5-10mL。
3.疫苗免疫调整
避开高温时段接种,猪瘟、口蹄疫等疫苗选择早晚时段免疫,免疫前后3天添加维生素C(500mg/kg)缓解应激。
五、特殊群体护理
1.种公猪管理
保持6m²/头活动空间,每日补充维生素E(200IU/kg)和硒(0.3mg/kg),配种频率控制在每周2-3次。
2.妊娠母猪护理
产房安装滴水降温系统,饲料中添加1%赖氨酸和0.5%酵母粉,分娩前后3天肌注长效土霉素(10mg/kg)预防感染。
3.仔猪保护
保育舍温度维持25-28℃,使用漏缝地板减少潮湿,饮水中添加0.1%口服补液盐,腹泻时灌服恩诺沙星(5mg/kg)。
实施要点:每日记录舍温、采食量及异常猪只情况,建立应激预警机制;员工需接受高温作业培训,配备防暑药品(十滴水、风油精);定期评估饲料转化率(目标≤2.5:1),动态调整管理方案。通过环境、营养、管理的系统防控,可将热应激导致的日增重损失从15%降至5%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