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在充满激情和梦想的7月,国药动保迎来水产高端人才国家公派留美博士,奥本大学博后徐廷弼;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迎来首位进站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卓少华,共同开启国药动保攻坚战略性产业、打造人才蓄水池的新局面!
躬身实践,解锁水产养殖密码
2025年湖北省委一号文件擂响了建设农业强省、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战鼓,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地,湖北拥有巨大的水产养殖疫病防控市场,布局水产养殖领域是国药动保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更是关键一步。
徐廷弼博士在水产养殖疫病防控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留学期间曾与美国农业部(USDA-ARS)、多家国际医药公司及十六国高校合作,合作项目涵盖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快速检测产品,鱼类疫苗、益生菌等多领域、全流程的开发研究,多项成果已成功市场化,推动了相关技术在动物疾病检测、防控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入职一周,作为公司水产产品课题负责人,徐廷弼博士已到国药动保在湖北仙桃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参与试验。未来,徐博士还将带领团队针对性调研湖北八大水产疫病防控情况,从市场出发,助力公司进行水产养殖的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专注佐剂,深度参与产学研
“佐剂对于疫苗”犹如“芯片对于手机”,在疫苗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药动保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位进站博士,卓少华拥有多方位的佐剂研究基础,即将进入吴扬博士创新工作室开展佐剂研发工作。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卓少华博士师从赵玉芬院士和李艳梅教授,致力于肿瘤疫苗佐剂的开发,聚焦免疫信号通路在疫苗增效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基于STING信号通路,成功设计并开发了多款新型佐剂,并探索了这些新型佐剂的设计原理、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肿瘤疫苗构建中如何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这些研究工作为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关键免疫信号通路来增强肿瘤疫苗的效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支持,也为她在国药动保的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当前,在吴扬博士的带领下,国药动保自主研发的以植物源性角鲨烯为核心原料的新型佐剂,打破了国内疫苗佐剂依赖进口的技术“壁垒”,已经占据了部分佐剂市场。下一步,卓少华博士将承担起首位进站博后的使命责任,优化现有佐剂配方,研究开发新型佐剂(递送系统),深度参与到佐剂研究全产业链,助力公司提升持续研发佐剂和商业化推广应用能力。
聚焦人才,耕耘人才成长沃土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国药动保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上倾心、在育才上悉心、在用才上精心,耕耘人才成长沃土,铺筑人才发展道路,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在协同发展中深度融合。

在人才的“选育留用”方面,国药动保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托举产业链。在“选才”上,以开放、包容的选人态度积极寻访公司稀缺、行业顶尖的各类高端人才,近5年来引进哈佛、耶鲁博士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港科大博士等高水平人才6人,另外柔性引进院士等知名专家5人。在“育才”上,开展管理能力、技术技能等多种培训强化基层干部、员工工作执行能力,组织3批员工挂职锻炼工作,培育能独当一面的青年复合型人才。在“留才”上,依托东湖高新区的区位、政策优势,积极为高端人才争取各类人才奖项、补贴,通过个人荣誉打造人才IP,营造人才对企业的认同。在“用才”上,依托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人才各项能力多维度提升;成立6个博士创新工作团队,以工作室模式全面打造能力多维、素质一流的综合型科技工作者。

面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人才已然屹立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最前沿。国药动保系统构建“选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生态,探索出一条“创新赋能、产才共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未来,国药动保将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不动摇,持续深化“引才国际化、育才体系化、留才生态化、用才场景化”四维战略,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以人才“智高点”抢占生物医药产业“制高点”,为守护动物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