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对育肥猪的尾部、肺部、胸膜、肝脏、胃部、胴体和大腿的损伤进行了研究,育肥猪来自传统断尾批次或完全禁止断尾的高福利标准批次。
该团队的研究人员来自都灵大学和帕多瓦大学,他们在同行评审期刊《动物》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在意大利一家生猪屠宰场收集了9个月的数据。卡车将同一农场饲养的生猪分批运至屠宰场,每批130至140头。研究人员平均在每批次中选择100头猪进行评估。他们评估了525批(52500头)来自集约化生产系统的生猪以及442批来自常规农场的生猪,这些农场都对猪进行断尾,包括短断尾、长断尾或尾末断尾。他们还评估了83批来自高福利标准农场的猪,这些农场完全禁止断尾。
屠宰线速度为每小时480头猪,检查直接在屠宰过程中进行,时间约为6至8秒。检查部位包括肺部(支原体样病变)、胸膜、肝脏和心脏,检查在开膛区后的平台上进行。皮肤损伤采用3分制进行评分。
0分,最多1次抓伤或咬伤;
1分,2至5次抓伤或咬伤;
2分,超过5处抓伤或咬伤,或任何穿透肌肉的伤口。
此外,食管胃溃疡采用4分制进行评分:
0=健康;
1=过度角化;
2=糜烂和/或轻度溃疡;
3=严重溃疡。
此外,屠宰一天后,对所有分割的大腿(后腿)逐一进行缺陷评估。
在屠宰场观察到的损伤
这项研究表明了屠宰场作为调查中心的重要性,不仅针对应报告的疾病或健康障碍,还包括各种病变和动物福利。44%的未断尾猪存在新鲜和慢性尾部损伤(断尾猪的比例仅为0.2%),其中严重慢性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7.3%。
另一方面,断尾猪比未断尾猪更容易出现耳部损伤,这表明咬尾和咬耳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由于咬尾的不可预测性和多因素原因,体重较轻的未断尾猪损伤比例(72.5%)高于体重较重的未断尾猪(20-30%)。此外,日龄较大的猪更少出现尾部损伤。再者,断尾后的尾巴长度(包括短断尾、长断尾或尾末)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率。
肺部
肺部是尾部损伤发生后最常受到感染的器官之一。未断尾猪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肺支原体样病变、胃溃疡和肝脏乳斑病变。然而,支原体样病变的发病机制与尾部损伤无关,表明咬尾和支原体样病变具有相似的风险因素。未断尾猪患胃溃疡的频率较高,表明咬尾等身体伤害可能会在炎症过程后导致组胺释放,从而增加胃溃疡的发病率。此外,研究小组发现胸膜、皮肤损伤(耳朵除外)和后腿缺陷没有差异。未断尾猪的后腿缺陷率没有差异,这让市场对断尾禁令放心了不少。
结论
作者得出结论,未断尾猪的尾部损伤率较高,这表明需要采取更多替代措施来管理未断尾猪,以建立更易接受、更利于动物福利的农业系统。
原文链接:https://www.pigprogress.net/health-nutrition/health/what-is-the-connection-between-undocked-tails-lesions-and-ulcers-in-pi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