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进入雨季,按照前两年疫病流行规律,南方雨季是非洲猪瘟易发期、高发期。如果猪场周围有死猪、血液等污染物,或有运猪车等通过,顺着雨水,极有可能导致病原扩散,间接促进了非洲猪瘟的传播;用污染病原的水冲洗栏舍、或者猪群直接饮用则风险更大;雨水也会降低消毒液的浓度和消毒效果;此外,高温高湿季节,猪群抵抗力降低,猪只更容易发病。当前,猪场应加强疫病的综合防控,特别是非洲猪瘟的防控。
1 非瘟病毒污染面广,流行情况日趋复杂
截止5月20日,2021年全球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3555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我国报道10起(生猪调运6起)。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呈现点多面广趋势,发生风险不容忽视。据国内多家研究单位的公开报道,国内猪群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已呈多样性,经典强毒株和变异株共存,变异株又包括单基因缺失株、双基因缺失株和自然变异株。
不同的毒株临床表现不同,更为复杂。生猪感染弱毒变异毒株后,潜伏期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后期可出现关节肿胀、皮肤出血型坏死灶,感染母猪产仔性能下降、死淘率增高,出现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与传统的流行毒株相比,生猪感染该类毒株后排毒滴度低、间隙性排毒,隐蔽性更高,难以早期发现。
2 雨季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关键点
做好雨季猪场疫病防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在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上,要加强猪场环境控制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做好药物保健和基础免疫工作,从而提高猪群健康度和抵抗力。
2.1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非洲猪瘟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
防治,只能靠生物安全和精准清除进行防控。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是所有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
2.1.1 继续做好人流、车流、物资流进场的管控,减少猪场与外围物资交换的频率是关键。
2.1.2 猪场内部要做好防交叉措施。人员进出生产区要淋浴更衣;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少接触猪;工具严格分开;及时隔离处理异常猪只;产房、保育舍全进全出,做好消毒和空栏等。
2.1.3 硬化猪场内部道路;检查猪场排水系统,做好雨污分离,防止雨水倒灌或流入猪场;关注生猪饮用水污染,不要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可以考虑安装过滤器或用漂白粉消毒。
2.1.4 安装防鼠挡板、防蝇网,提前做好灭鼠、蚊、蝇和防鸟等工作。
2.1.5 减少引种和卖猪的频次。雨天不买卖生猪;卖猪后用3-5%的烧碱对圈舍、道路、装猪地方等进行彻底消毒。
2.2 加强环境、猪群检测和预警
2.2.1 加强猪场人员、物资、车辆的检测;加强猪场圈舍、过道、门把手等环境样品的检测。
2.2.2 密切观察猪群,对异常猪只及时采样检测;由于弱毒株的出现,必要时非瘟核酸检测要多点位取样,如采集咽拭子、淋巴结穿刺、尾根血等样品混合检测。
2.2.3 适当提高日常监测频率,可考虑同时进行非瘟核酸和抗体的检测。
2.2.4 收集整理生产数据,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
2.2.5 对非瘟阳性的猪只要及时清除,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如果诊断为其他疫病,也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3 提高猪群健康度和感染阈值
2.3.1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防止饲料霉变。减少猪场养殖密度,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提高猪群舒适度,减少猪只应激反应。
2.3.2 适当药物保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营养(降应激、增免疫)、中药、酸化剂等产品,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根据猪群的情况,适当添加抗生素预防细菌性疾病。
2.3.3 做好重要疫病的疫苗免疫,提高特异性抵抗力。要做好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和支原体的防控,
种猪场还需做好细小、乙脑、腹泻等疫苗。链球菌病、猪丹毒、猪肺疫、大肠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苗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免疫。为了减少免疫次数,减少对猪群的应激,降低劳动强度,猪场部分疫苗可以联合免疫。华派生物经过科学试验和临床验证,推出了圆支蓝联合免疫、猪瘟和伪狂犬联合免疫方案,在减少免疫频次的情况下,不降低免疫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