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感染猪发热、厌食症状,妊娠母猪晚期的可能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另外对于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障碍为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二、传播途径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三、如何确诊蓝耳病?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并且还有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四、如何预防
引种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
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消毒
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营养
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监测
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
淘汰胎次超过8胎以上的母猪,返情有3次的、流产、空怀出现过1次、2次配不上的母猪。
■ 监测防止其他疫病继发感染
特别是蓝耳病继发引起的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的控制。
■ 接种疫苗
总的来说如今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如今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组方特点
1、清除、阻断血液中的蓝耳病毒,切断胎盘传播与接触传播,保护胎儿、新生仔猪不传染;
2、解除免疫抑制,促进蓝耳中和抗体生成,加快病毒清除,避免长期、持效性的带毒散毒;
3、保肝护肾,抗氧化,加强排毒解毒功能,消除结膜炎,脊背“血汗”等亚健康症状;
4、修复猪群免疫力,减少易感动物,防止蓝耳病毒循环感染维持猪场稳定,提高产床,保育猪健康度,成活率,提升猪场PSY、MSY等生产数据!
【组方明细】
联克净200g、联替优400g、
黄芪仙100g、联邦倍清100g
使用方法
母猪:
每套拌料400斤,每月连用14天。
商品猪:
每套拌料400斤,每月连用14天。
保障动物健康|呵护人类安全
联邦动保依托联邦制药集团的品牌和原料优势,坚持高标准的制药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兽用青霉素类产品知名品牌!
长按二维码关注了解更多
打开抖音
搜索“联邦员工的日常”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