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未经过阉割的公猪,到了成年后,会在脂肪中蓄积形成两种会导致类似于尿液、粪便、和汗液混合味道的物质——雄烯酮和粪臭素,这是公猪在性成熟后会自然产生的化合物。这种味道,有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叫做“公猪异味”(Boar Taint)。
国内的普遍做法,除了保留种猪以外,所有的公猪都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进行阉割去势,这样做,最主要的就是不产生恼人的异味。
然而,与去势公猪相比,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公猪其生产效率更高、脂肪沉积量更少,猪肉品质更好。
由硕腾创新研发的公猪异味控制疫苗——“异普克”(IMPROVAC)”,改变了单一的给公猪做去势手术的传统饲养方式,这种创新在于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公猪异味,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猪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背膘、提高胴体瘦肉率,这意味着饲养相同屠宰体重的免疫猪所消耗的饲料更少、粪污排放量减少,从而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此外,“异普克”还降低了猪只因手术去势所致的外伤感染和死亡率及抗生素的使用量,使肉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更佳。
农业部关于公猪异味控制疫苗注册试验报告显示,使用“异普克”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公猪异味,而且在保障猪肉食用品质的前提下,猪只出栏上市的饲料转化率仍可从2.32显著降低到2.17,与此同时,背膘降低多达14.6%,瘦肉率提高1.3%。
比利时农场认为注射“异普克”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
《Pig World》编辑Graeme Kirk拜访了一家使用公猪异味疫苗“异普克”的欧洲仔猪育成场,且该养殖场不会考虑重新采用手术去势的方式。
就比利时生猪养殖商Luc和Monique Stinkens而言,使用硕腾公司的公猪异味疫苗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在屠宰场,这些公猪的品质等级更高,且它们进食更少,因为注射疫苗的饲料转化率比去势更高。抗生素的使用也得以减少。
Luc和Monique Stinkens
“这是个更好的办法,”Monique说。“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决定,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做能够有的放矢,所以才做出了这个决定。去势不仅耗时,而且还会危害猪的健康,”她补充道。“而且我们能够因此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这很符合我国政府减少抗菌素使用的计划。”
尽量减少混养
养殖场的断奶仔猪以小窝大小进行分组饲养
断奶仔猪移至小型生长栏,并尽可能与其同窝仔猪一起饲养,尽量减少混养。公猪在10~12周龄时首次注射“异普克”。“异普克”的剂量为2ml,由Luc使用专门设计的系统进行肌肉注射,以尽量保证注射过程的安全性。针头设有保护,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进行注射,给药枪需要尽可能伸直才能正确操作。为了使该过程尽可能简单,公猪和母猪的耳标颜色不同,以便于区分。
大约20周龄时,需要注射第二剂2mL“异普克”,以保持公猪异味和性行为,因为疫苗不是永久性的,效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异普克给药枪上的针头有防护罩,以保护操作者
异普克的作用方式
“异普克”不是一种激素,没有直接的激素或药物活性。欧洲药品管理局指出“‘异普克’是一种免疫产品,其作用方式与疫苗相似”。这是因为它刺激猪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最终阻断和逆转雄烯酮和粪臭素(导致公猪异味的化合物)的蓄积。
“异普克”中的抗原是与载体蛋白连接的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GnRF)的不完全合成类似物,使“异普克”具有免疫原性,即帮助触发免疫应答。这种组合与天然GnRF略有不同,因此触发了中和天然GnRF的抗体。这种差异也意味着它没有激素活性。载体蛋白是一种广泛用于许多人类疫苗的蛋白。
“异普克”不会直接消除公猪异味。相反,它抑制了睾丸活性,阻止雄烯酮的产生,也能够使肝脏更有效地代谢和消除粪臭素。
第一针“异普克”在10周龄左右(至少8周龄)注射,对睾丸功能或公猪异味没有任何影响;这只是为猪的免疫系统“打好基础”,使其能够迅速对第二针“异普克”做出反应,第二针“异普克”在20周龄左右(屠宰前4~6周,第一针后至少4周)注射。然后,需要4~6周雄烯酮和粪臭素才能从公猪体内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