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筑牢猪群健康防线:秋冬蓝耳病的系统化防控策略

来源: 百度新闻   2025-10-28 15:38:19   查看:  次

  在养猪生产中,秋冬季节常被视为一场严峻的考验,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即蓝耳病,往往是这场考验中最棘手的主角。这一时期,蓝耳病的活跃度与破坏力显著提升,猪场仿佛陷入“防不胜防”的困境。究其根源,并非病毒本身在秋冬变得更“强大”,而是季节更替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与管理变化,共同为蓝耳病毒的肆虐创造了绝佳条件。



  一、环境剧变:冷应激与舍内空气质量的双重压迫

  秋冬季节最大的特点在于气候的不稳定性,这对猪群构成了持续且强烈的应激。

  1.巨大的昼夜温差:白天的温暖与夜晚的寒凉交替,猪只需要不断调动自身能量来维持体温稳定,这导致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持续的冷应激会显著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淋巴细胞活性,使得猪只对蓝耳病毒等病原的抵抗力大幅下降,犹如为病毒的入侵打开了“免疫之门”。

  2.通风与保温的尖锐矛盾:为防止夜间低温,猪场往往倾向于减少通风。这一做法直接导致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飙升,同时湿度增加。高浓度的氨气会持续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的结构与功能,使其丧失清除病原的能力;潮湿的环境则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蓝耳病毒)的存活提供了便利。这种“寒冷+污浊”的环境,强烈冲击着猪群的呼吸道健康,为蓝耳病的发生奠定了病理基础。

  二、病毒特性:低温下的“顽强生存者”

  蓝耳病毒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秋冬低温环境中如鱼得水。

  环境稳定性增强:研究表明,蓝耳病毒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相较于夏季高温和强烈紫外线的消杀作用,秋冬寒冷的气候为病毒在猪舍内、粪污中、乃至运输车辆和设备表面的存活提供了“保护伞”,导致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持续处于高位,大大增加了接触传播的风险。




  三、管理挑战:人为因素的“催化作用”

  在应对环境挑战时,一些不当的管理操作无形中成为了疫情的“催化剂”。

  1.频繁的生产操作:秋季往往是猪只调运、转群、并栏相对集中的时期。这些操作本身就是强烈的应激源,同时,不同来源猪只的混群,极易打破原有猪群的蓝耳病稳定状态,导致病毒在不同群体间传播并活跃起来。

  2.其他疫病的“协同作案”:秋冬同样是猪流感、猪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些疾病的感染会先行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为蓝耳病毒的长驱直入铺平道路。更重要的是,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会与蓝耳病毒产生严重的协同免疫抑制效应,导致病情呈几何级数恶化,形成致命的“混合感染”。

  四、猪群状态:免疫力“青黄不接”的脆弱期

  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猪群可能因热应激出现体能透支、体质下降。进入秋季后,机体尚未完全恢复,又不得不立即面对寒冷和病毒的双重挑战,整体抵抗力处于一年中的相对低谷期,即“青黄不接”的状态。这使得猪群对蓝耳病毒更加易感,且感染后更易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

  系统性破局:构筑秋冬蓝耳病防控的坚固防线

  面对如此复杂的困局,猪场必须采取系统性的综合防控策略,而非依赖单一手段。

  1.环境稳控是基石: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通过最小通风量的精准控制,确保在保温的同时,能持续排出舍内湿气和有害气体。目标是营造一个温度稳定、空气清新、干燥洁净的舍内环境,这是切断蓝耳病传播链条的基础。

  2.疫苗免疫是核心:在入秋前,应对猪群的蓝耳病感染状态进行评估,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使猪群建立针对性的免疫屏障,稳定猪群,减少病毒排放,这是防控蓝耳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3.精细管理是关键: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杜绝不同日龄猪只的混养,减少交叉感染。

  减少并科学应对应激:避免在恶劣天气进行转群、免疫等操作。在应激前后,补充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抗应激营养素。

  强化生物安全:严格执行人员、车辆、物资的消毒隔离制度,严防外来病原传入。

  4.监测与预警是前哨: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监测,了解蓝耳病毒的活动情况和抗体水平,做到“知己知彼”,为调整防控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结语

  秋冬季节猪场蓝耳病的高发,是一场由“环境应激、病毒特性、管理挑战和猪群脆弱”共同导演的“完美风暴”。它警示我们,蓝耳病的防控绝非简单的投药或免疫,而是一个贯穿于日常管理每一个细节的系统工程。养猪人唯有通过精细化的环境控制、科学的免疫策略、严格的管理执行和持续的疫情监测,构建起一道立体的、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才能在这场与病毒的秋冬博弈中掌握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蓝耳病对猪场的威胁,保障猪群的健康与生产的稳定。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