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蓝耳病不同阶段临床症状与防控技术!

来源: 养猪管理与技术   2025-05-19 17:43:23   查看:  次

  一、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不同阶段猪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如下:

  母猪

  •繁殖障碍:怀孕母猪可能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流产率可达30%以上。

  •呼吸道症状:部分母猪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体温可能升高至40℃左右。

  •产后症状:产后母猪可能出现无乳、少乳现象,还可能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恶露排出不畅。

  蓝耳病

  仔猪

  •呼吸道症状: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急促喘气、咳嗽等,常呈腹式呼吸。

  •神经症状:部分仔猪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后肢麻痹等。

  •腹泻:仔猪可能伴有腹泻症状,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严重时可导致脱水。

  •死亡率高:仔猪的死亡率较高,可达80%-100%。

  •呼吸道症状:轻度感染的育肥猪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表现为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生长速度略有下降。

  •体温升高:感染较严重的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皮肤发红,耳部发绀,有时可见皮肤有出血点。

  公猪

  •生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精液质量下降,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数增加,性欲减退,配种能力下降。

  •呼吸道症状:也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但一般较母猪和仔猪轻微。

  二、蓝耳病发病复杂的原因:

  ①直接损伤猪只的免疫系统(肺脏免疫巨噬细胞),使猪只免疫力持续低下,导致猪只接种其他疫苗的效果变差;

  ②猪群阳性带毒率高,母猪感染后,可垂直传播至新生仔猪,导致猪只长期带毒生产;

  ③蓝耳以与猪支原体、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导致猪群叠加感染症状加剧,死亡率增加;

  ④蓝耳疫苗免疫的效果不稳定,导致猪场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防控时,效果较差;

  ⑤蓝耳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未安装空气过滤的猪场,传播不可控;

  蓝耳病诊断检测:

  感染蓝耳病毒后,多长时间可以检测抗体?

  检测抗体常用的是针对与蓝耳病毒N蛋白(核衣壳蛋白)产生的抗体(常用ELISA方法),该抗体通常在感染或免疫后7-10天开始检测到。

  N蛋白抗体是野毒或疫苗毒在猪体内复制过程中刺激抗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该抗体与保护无关,只能反映是否有活毒感染。

  除了ELSA检测N抗体,还可以检测中和抗体,乳猪、仔猪中和抗体在感染后14天左右检测到;肥猪、后备、孕母中和抗体在感染后的第6-7天检测到。

  三、母猪感染蓝耳病的症状解析:

  ①妊娠母猪流产率高(提前2-3天流产)、返情率高(配种21-35天)、配种率低;

  ②妊娠母猪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率高、产后无乳;

  ③母猪产后发烧、食欲差、咳嗽频率增加;

  四、保育仔猪感染蓝耳病的症状解析:

  ①极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其次为链球菌),猪只健康状况差(毛焦、瘦弱、鼻唇发干);

  ②仔猪咳嗽喘气发病率增加,剖检以肺水肿或间质性肺炎为主;

  ③仔猪眼睑水肿,耳尖鼻尖皮肤发绀、胸腹腔积液;

  4、育肥大猪感染蓝耳病的症状解析:

  ①症状较轻,以咳嗽、喘气、发烧为主,部分猪只耳端发绀;

  ②猪群受到应激时(如气候剧变、空气质量差),易继发其他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死亡率增加;

  五、猪蓝耳病的防控技术

  ①母猪防控:

  每年3、7、11月各免疫1次蓝耳苗,每次免疫前使用泰万菌素(500ppm剂量)连用保7-10天;

  ②仔猪防控:

  14日龄、100日龄:各免疫1次蓝耳苗;

  30-40日龄:使用替米考星(500ppm,连用10-15天)+磺胺氯哒嗪钠(500ppm,连用7天)+小苏打(300ppm);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