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主要感染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猪只,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现在除极少数蓝耳双阴场之外,都面临着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长期侵扰,因此了解其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症状根据感染程度和猪只的年龄而有所不同。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在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在临死前,病猪可能呈现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此外,猪副嗜血杆菌病还可能导致母猪流产、公猪跛行等症状。该病菌可存在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中,当猪群受到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善或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时,容易引发本病,因此猪副嗜血杆菌又被称为条件性治病菌。
因此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关键就在于加强饲养管理:
1、必须给与猪只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一周大环境温度保持在28°以上;
2、新断奶仔猪必须采取抗应激措施(如添加奥来舒500g/吨水);
3、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等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4、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猪,防止病猪持续排毒从而感染其他仔猪。
在治疗方面,可采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肌内注射治疗,如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等。但是当下猪场内继发感染且处于混合感染较多,因此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长效广谱抗菌药。此外,适当添加酸化剂到饮水或饲料中,可以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1.隔离病猪:一旦发现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等,应立即将病猪隔离。
2.药物治疗:发现病猪可以在第一天肌注速倍治0.1ml/kg,第二天肌注强力六甲0.5ml/kg进行治疗。一旦发现重症病猪,必须群体颈部一侧肌注长效头孢配合另一侧肌注强力六甲治疗,隔一天再进行一次。
3.全群预防治疗:在饲料中添加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替米考星2kg/吨+蓝可治1kg/吨,进行全群性预防治疗。
总之,猪副嗜血杆菌病在保育育肥阶段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但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及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提高猪只的生长性能,减少经济损失。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症状根据感染程度和猪只的年龄而有所不同。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在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在临死前,病猪可能呈现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此外,猪副嗜血杆菌病还可能导致母猪流产、公猪跛行等症状。该病菌可存在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中,当猪群受到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善或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时,容易引发本病,因此猪副嗜血杆菌又被称为条件性治病菌。
因此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关键就在于加强饲养管理:
1、必须给与猪只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一周大环境温度保持在28°以上;
2、新断奶仔猪必须采取抗应激措施(如添加奥来舒500g/吨水);
3、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等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4、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猪,防止病猪持续排毒从而感染其他仔猪。
在治疗方面,可采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肌内注射治疗,如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等。但是当下猪场内继发感染且处于混合感染较多,因此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长效广谱抗菌药。此外,适当添加酸化剂到饮水或饲料中,可以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1.隔离病猪:一旦发现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等,应立即将病猪隔离。
2.药物治疗:发现病猪可以在第一天肌注速倍治0.1ml/kg,第二天肌注强力六甲0.5ml/kg进行治疗。一旦发现重症病猪,必须群体颈部一侧肌注长效头孢配合另一侧肌注强力六甲治疗,隔一天再进行一次。
3.全群预防治疗:在饲料中添加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替米考星2kg/吨+蓝可治1kg/吨,进行全群性预防治疗。
总之,猪副嗜血杆菌病在保育育肥阶段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但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及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提高猪只的生长性能,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