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控制蓝耳病实现蓝耳净化的10条原则,你知道几个?

来源:中国蓝耳病网 2024-05-24 14:30:25| 查看:

  蓝耳病控制10条原则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下文简称蓝耳病)持续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虽然兽医们总结了多种策略,用于猪群蓝耳病的控制和清除,但是重复感染的风险依然较高,即使在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措施十分先进的猪场也依然如此。在与蓝耳病不断抗争的30年里,我总结了10条原则,如果遵循了这些原则,我们将会获得蓝耳病病毒阴性断奶仔猪,这也为蓝耳病病毒从猪场净化做了铺垫。




  控制蓝耳病实现蓝耳净化的10条原则

  1.适当的后备猪驯化

  2.确保蓝耳病病毒阴性公猪精液

  3.降低病毒在猪场的循环

  4.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

  5.定期抽样摸清农场疫情

  6.以临床症状,猪群流动及诊断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

  7.猪群的流动和转移

  8.猪场人员的培训

  9.建立实时监测数据库

  10.可以实行单场或者区域化净化方案

  适当的后备猪驯化

  在开始实施蓝耳病防控方案时,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阻止蓝耳病病毒在繁殖猪群的传播(我们有专门针对减少种猪群蓝耳循环的方案)。当阴性后备猪引入蓝耳病阳性猪群时,容易感染蓝耳病病毒。而之前感染过蓝耳病病毒的母猪,对于异源蓝耳病病毒同样敏感。因此,后备猪驯化,在控制蓝耳病病毒感染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阻止蓝耳病病毒在母猪群的再循环,建立起针对蓝耳病病毒稳固而又强劲的免疫保护力至关重要。

  多名研究者报道了在猪群自然感染蓝耳病病毒2-3个月以后,仍然存在15%的成年猪只保持血清学阴性。持续感染(病原体在临床症状感染期过后仍然持续存在于宿主):断奶仔猪试验条件下感染蓝耳病病毒,可检测到病毒的时间长达157天。而成年猪只蓝耳病病毒的持续感染时间可能相对更短(长达135天)。倘若以上持续感染猪只排毒,阴性猪或者无免疫保护猪只则可能感染,导致蓝耳病病毒的不规则循环,并可能在猪群中表现出临床症状。




  接下来我们探讨后备猪驯化在猪群中控制蓝耳病的重要性。你需要了解的第一个事情是:

  隔离的基本原则

  一、在猪场外实施隔离,如果可能请使用空气过滤(可阻止自己猪群或者邻近猪群的感染)

  二、关键因素

  1.尽可能在较小日龄对后备猪实施驯化,以预留出排毒和持续感染的时间到驯化结束。

  2.一次引种,同时引入多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后备猪。建议引种3-4周龄至16-17周龄后备猪。

  3.如果每次都引种阴性后备猪,若不需要遵循以上建议。

  4.隔离区域执行全进全出管理。当后备猪蓝耳病病毒平静后(至少20-21周),在第一次配种前21天将后备猪转移至催情补饲区(约200日龄)。

  (1)有两种选择,或将驯化后不排毒的后备猪并入种猪群。记得将后备猪分成13个年龄组。(例如,一个500头母猪的农场,50%更新率,则每周至少需要提供5头驯化过的后备猪供配种。13组总共65头后备猪需要驯化,以及后续逐步并入种猪区)。

  (2)第二种选择是设计2个驯化单元,每13-14周轮换使用。

  (3)谨记:在驯化区尚未清空,清洁,冲洗,消毒,干燥之前,不能将后备猪关入驯化区。

  5.后备猪同时感染蓝耳病病毒

  (1)使用本场的同源蓝耳病病毒或者/和

  (2)使用减毒活疫苗(在接种田间毒株后至少3周免疫)

  (3)21周龄及25周龄时再次免疫蓝耳减毒活疫苗

  (4)目标是建立稳固强劲的消除性免疫力,需监测驯化策略是否足够有效

  i.在第7天采集口腔液(每个后备栏放置一根棉绳)进行PCR检测及测序,确认是否成功感染蓝耳病病毒

  ii.在140天采集口腔液(每个后备栏放置一根棉绳),确认持续感染或者排毒期已经结束。

  6.执行后备猪预期监测程序,以保证猪场总是能够拥有足够多数量驯化好的后备猪实施配种。

  后备驯化为何如此重要?

  一、当前养猪生产中标准后备猪更新率为40%,这部分更新后备猪在猪场总数中也占有较大比例。

  二、驯化能帮助我们稳定猪群致病原,例如蓝耳病,流行性腹泻,肺炎支原体,猪流感,以及许多其他疾病。

  三、也能增加稳固强劲的猪群免疫力,保证更好的生产成绩,更多的投资回报。

  四、可实现在断奶时获得蓝耳病病毒阴性仔猪,是农场实现蓝耳病稳定及进一步净化的第一步。(作者:Dr.Laura Batista(墨西哥))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