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瘟的含义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二、猪瘟的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温和型三种类型。
1、急性型
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等等。
2、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
3、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三、猪瘟应该如何控制?
1、规模猪场应该用荧光抗体法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
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认真实施
仔猪:20日龄首免,450-600RID(常规疫苗3-4头份)
55日龄二免,600-750RID(常规疫苗4-5头份)
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免疫750-900RID(常规疫苗5-6头份)
经产母猪:空怀期(产后20天)免疫900-1050RID(常规疫苗6-7头份)
妊娠母猪:原则上不得接种猪瘟疫苗,以避免胎猪感染和造成仔猪免疫耐受。
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6-7头份。
3、定期消毒
选择对猪瘟病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如聚维酮碘等定期进行消毒。
4、免疫前消毒
接种猪瘟疫苗的前一天一定进行一次彻底消毒,避免免疫空白期感染。
5、集市购入仔猪的免疫
购入后观察一周,无异常情况注射5头份猪瘟疫苗。
6、如何诊断和治疗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不具备教科书和图谱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因此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又由于病程稍长会继发细菌感染(如继发猪肺疫、仔猪副伤寒、放线杆菌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而表现出细菌性疾病的变化掩盖了原发猪瘟的真想,造成诊断和用药困难。猪瘟确诊需要做荧光体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但在猪场和养猪户无法做到。通过几年临床实践,总结如下经验供参考:
同时具务以下四个条件者可怀疑猪瘟感染
(1)长期高烧不退(稽留热)达41-42℃以上,并有脓性眼眵。
(2)连续用三天抗菌药无效。
(3)病程稍长出现腹部、耳尖、尾部、鼻端发绀,并有后躯麻痹现象。
(4)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接种时间或疫苗本身查出问题。
防治措施:
(1)猪瘟血清注射
通过血清注射,症状消失后3-5天再重新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2)猪瘟疫苗紧急接种
接种剂量为15-25头份,可根据病猪体重大小、病程长短选择。同时,配合注射免疫增强剂。接种疫苗24小时候后可根据临床症状对症下药,不必拘泥。通过三年多实践,临床治疗数千病例,效果如下:
发病0-3天,治愈率达到85%。
发病4-7天,治愈率可达70%。
发病8天以上,治愈率可达50%。
非典型猪瘟的治疗效果,主要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在无继发感染时效果更佳。
四、为什么接种了猪瘟疫苗还会发生猪瘟?
(1)疫苗免疫剂量不足,导致免疫效果不确实。欧盟药内规定,肌肉注射剂量为400RID(RID为免体反应量),而我国每头份为150RID。
(2)免疫程序不合理,出现免疫空白期。
(3)猪瘟强株的出现。
(4)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如圆环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的感染。
(5)慢性感染和技续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
(6)妊娠母猪感染野毒,造成仔猪发病或出现免疫耐受现象。
(7)免疫接种时操作有误。
(8)饲料受霉菌素污染。
(9)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10)饲料中长期添加影响抗体生成的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
五、发生猪瘟该如何处理?
1、立即报告,及时诊断。
2、划定疫点。
3、封锁疫点、疫区。
4、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
5、紧急预防接种。疫区里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
6、消毒,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二、猪瘟的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温和型三种类型。
1、急性型
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等等。
2、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
3、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三、猪瘟应该如何控制?
1、规模猪场应该用荧光抗体法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
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认真实施
仔猪:20日龄首免,450-600RID(常规疫苗3-4头份)
55日龄二免,600-750RID(常规疫苗4-5头份)
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免疫750-900RID(常规疫苗5-6头份)
经产母猪:空怀期(产后20天)免疫900-1050RID(常规疫苗6-7头份)
妊娠母猪:原则上不得接种猪瘟疫苗,以避免胎猪感染和造成仔猪免疫耐受。
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6-7头份。
3、定期消毒
选择对猪瘟病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如聚维酮碘等定期进行消毒。
4、免疫前消毒
接种猪瘟疫苗的前一天一定进行一次彻底消毒,避免免疫空白期感染。
5、集市购入仔猪的免疫
购入后观察一周,无异常情况注射5头份猪瘟疫苗。
6、如何诊断和治疗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不具备教科书和图谱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因此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又由于病程稍长会继发细菌感染(如继发猪肺疫、仔猪副伤寒、放线杆菌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而表现出细菌性疾病的变化掩盖了原发猪瘟的真想,造成诊断和用药困难。猪瘟确诊需要做荧光体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但在猪场和养猪户无法做到。通过几年临床实践,总结如下经验供参考:
同时具务以下四个条件者可怀疑猪瘟感染
(1)长期高烧不退(稽留热)达41-42℃以上,并有脓性眼眵。
(2)连续用三天抗菌药无效。
(3)病程稍长出现腹部、耳尖、尾部、鼻端发绀,并有后躯麻痹现象。
(4)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接种时间或疫苗本身查出问题。
防治措施:
(1)猪瘟血清注射
通过血清注射,症状消失后3-5天再重新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2)猪瘟疫苗紧急接种
接种剂量为15-25头份,可根据病猪体重大小、病程长短选择。同时,配合注射免疫增强剂。接种疫苗24小时候后可根据临床症状对症下药,不必拘泥。通过三年多实践,临床治疗数千病例,效果如下:
发病0-3天,治愈率达到85%。
发病4-7天,治愈率可达70%。
发病8天以上,治愈率可达50%。
非典型猪瘟的治疗效果,主要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在无继发感染时效果更佳。
四、为什么接种了猪瘟疫苗还会发生猪瘟?
(1)疫苗免疫剂量不足,导致免疫效果不确实。欧盟药内规定,肌肉注射剂量为400RID(RID为免体反应量),而我国每头份为150RID。
(2)免疫程序不合理,出现免疫空白期。
(3)猪瘟强株的出现。
(4)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如圆环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的感染。
(5)慢性感染和技续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
(6)妊娠母猪感染野毒,造成仔猪发病或出现免疫耐受现象。
(7)免疫接种时操作有误。
(8)饲料受霉菌素污染。
(9)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10)饲料中长期添加影响抗体生成的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
五、发生猪瘟该如何处理?
1、立即报告,及时诊断。
2、划定疫点。
3、封锁疫点、疫区。
4、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
5、紧急预防接种。疫区里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
6、消毒,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