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或丝状菌)所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出现红色疹块。慢性型表现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疣性心内膜炎。该病菌可引起人的类丹毒。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哺乳猪和成年猪发病较少。
生猪不同年龄阶段,对猪丹毒均有易感性。其中,以3月龄上架子猪易感性最大,而3月龄下和5年龄上的生猪很少发病。此病病猪为重要传染源,其次为隐性带菌猪。致病菌源可随尿液、粪便、鼻分泌物等等排出体外,经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等通过消化道、破损皮肤而传播感染。带菌猪受外界不良应激刺激,当自身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将侵入血液而诱发内源性感染此病流行无季节性,以夏季最为多见,吸血昆虫流行季最为多见。此病流行呈地方性发生,某些疾病诱发的不良应激,比如:饲喂霉变料草、外界气温变化大、饲喂饲料骤变、猪只过度疲劳等等,都将导致此病的高发。
猪丹毒有什么发病特征呢?
1、急性猪丹毒:猪体温升高达42~43℃,稽留热,精神不振,步行不稳,全身皮肤尤其是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耳部等皮肤较薄处出现不规则的鲜红斑块,初为淡红色,渐渐变为暗紫色,指压退色,去压又恢复,不突出于皮肤,也不坏死。有时后肢麻痹,呼吸困难,寒战,绝食,多数患猪1~2天死亡,或转为慢性。
2、亚急性猪丹毒: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病初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体温升高,1~2天后,即在背部、胸颈和四肢发生方形、圆形或菱形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初坚硬后变为红色,突出于皮肤表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有时许多小疹块合并成大疹块,这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消失、结膜发炎、大便秘结。病程约6~8天,疹块颜色渐退,形成干痂,脱落而自愈,或转为慢性型和败血型。
3、慢性型猪丹毒:主要表现为关节炎,使关节肿胀热痛,行走困难,有时发生心内膜炎,使呼吸和心脏机能障碍,咳嗽,呼吸困难,四肢及腹胸部出现浮肿,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失去饲养价值。
预防措施:改善猪群管理,搞好猪场卫生,定期组织消毒,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在此病流行中,蚊虫、蝇虫为重要的传染媒介。由此,定期清灭蚊虫蝇虫,同样为很重要的防控措施。同时,此病流行高发期,有计划接种疫苗,对增强抗病体质更好些。一般的接种程序,仔猪45-60日龄,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组织注射,是控制此病的最好措施。目前,防控此病最好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仔猪的接种,因受到母源抗体的影响,往往接种效果不佳。由此,建议断奶后进行。如需哺乳期接种,建议在断奶后接种1次。之后,每间隔半年,接种1次,对防控此病效果不错。
治疗措施: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在发病后立即使用药物控制,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首先,对病猪立即注射给药,青霉素钾,8~10万IU/kg体重,肌内注射,3次到4次/天,连用3天;或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5mg/kg体重,肌内注射,1次/天,连用3天;或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2.5mg/kg体重,肌内注射,1次/天,连用3天。其次,对发病猪场的全群猪混饲给药,饲料添加阿莫西林,黄连解毒散连续使用1~2周。最后,按免疫程序接种猪丹毒疫苗。
或者,取本地产新鲜鸡蛋,用蛋清稀释青霉素,每次160-240万单位,每天1次,连续用3-4d,效果不错。其他疗法可作借鉴皂浴疗法,对症治疗,与发病疹块处,用肥皂涂抹,每天2次,连续用直到症状消失。
生猪不同年龄阶段,对猪丹毒均有易感性。其中,以3月龄上架子猪易感性最大,而3月龄下和5年龄上的生猪很少发病。此病病猪为重要传染源,其次为隐性带菌猪。致病菌源可随尿液、粪便、鼻分泌物等等排出体外,经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等通过消化道、破损皮肤而传播感染。带菌猪受外界不良应激刺激,当自身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将侵入血液而诱发内源性感染此病流行无季节性,以夏季最为多见,吸血昆虫流行季最为多见。此病流行呈地方性发生,某些疾病诱发的不良应激,比如:饲喂霉变料草、外界气温变化大、饲喂饲料骤变、猪只过度疲劳等等,都将导致此病的高发。
猪丹毒有什么发病特征呢?
1、急性猪丹毒:猪体温升高达42~43℃,稽留热,精神不振,步行不稳,全身皮肤尤其是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耳部等皮肤较薄处出现不规则的鲜红斑块,初为淡红色,渐渐变为暗紫色,指压退色,去压又恢复,不突出于皮肤,也不坏死。有时后肢麻痹,呼吸困难,寒战,绝食,多数患猪1~2天死亡,或转为慢性。
2、亚急性猪丹毒: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病初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体温升高,1~2天后,即在背部、胸颈和四肢发生方形、圆形或菱形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初坚硬后变为红色,突出于皮肤表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有时许多小疹块合并成大疹块,这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消失、结膜发炎、大便秘结。病程约6~8天,疹块颜色渐退,形成干痂,脱落而自愈,或转为慢性型和败血型。
3、慢性型猪丹毒:主要表现为关节炎,使关节肿胀热痛,行走困难,有时发生心内膜炎,使呼吸和心脏机能障碍,咳嗽,呼吸困难,四肢及腹胸部出现浮肿,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失去饲养价值。
预防措施:改善猪群管理,搞好猪场卫生,定期组织消毒,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在此病流行中,蚊虫、蝇虫为重要的传染媒介。由此,定期清灭蚊虫蝇虫,同样为很重要的防控措施。同时,此病流行高发期,有计划接种疫苗,对增强抗病体质更好些。一般的接种程序,仔猪45-60日龄,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组织注射,是控制此病的最好措施。目前,防控此病最好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仔猪的接种,因受到母源抗体的影响,往往接种效果不佳。由此,建议断奶后进行。如需哺乳期接种,建议在断奶后接种1次。之后,每间隔半年,接种1次,对防控此病效果不错。
治疗措施: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在发病后立即使用药物控制,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首先,对病猪立即注射给药,青霉素钾,8~10万IU/kg体重,肌内注射,3次到4次/天,连用3天;或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5mg/kg体重,肌内注射,1次/天,连用3天;或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2.5mg/kg体重,肌内注射,1次/天,连用3天。其次,对发病猪场的全群猪混饲给药,饲料添加阿莫西林,黄连解毒散连续使用1~2周。最后,按免疫程序接种猪丹毒疫苗。
或者,取本地产新鲜鸡蛋,用蛋清稀释青霉素,每次160-240万单位,每天1次,连续用3-4d,效果不错。其他疗法可作借鉴皂浴疗法,对症治疗,与发病疹块处,用肥皂涂抹,每天2次,连续用直到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