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情景大不相同,在东北、华北、西北和江淮地区有大量的农民以生产大豆为其日常生产的主业,如果中国大豆产业完全依托 进口,国内生产必然大规模萎缩,那么这些农民的出路怎样呢。
六、农业生产中大豆只是一个先例,研究解决与应付国际市场冲击的方法很有意义
我国年内加入世贸组织大局已定,按照世贸组织规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其它粮食和农产品商品都会遇来 与大豆相同的局面,在5年的缓冲期之后,市场将全面放开。为预防 我国主要粮食商品受来 国际市场过度冲击,保证 国家粮食安全,很有必要深入细致的估量 我国大豆市场放开后国际市场对国内的冲击来 底有多大。并且应当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不断发展问题展开广泛的研究。
如果按我国农村人口人均3亩地运算 ,直接参与大豆生产的人口大约3千万人,如果按中国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来 人均10亩地,从事大豆生产的人将减少2千万人,这部分人将从农村中转移出来,或从事其它农产品加工业,或进入乡镇企业。如果5年内分离完毕,养猪论坛 ,每年年均400万人。这是大豆产业所受冲击的直接后果。
从另一方面看,按进口1000万吨大豆运算 ,国内需有年加工1万吨大豆的加工厂,又需150万吨的精炼油及分装工厂,850万吨进饲养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肉禽蛋食品加工业、批发与分销、零售商业等等的发展。因为我国大豆自给自足时期,商品量仅为500万吨左右,1000万吨的进口商品量将促使与豆油和豆粕引发的产业链扩大2倍。如何将这些基本估量 加以精确测算,是一项重大课题。
无论如何,现实的应付手段还是有的。
1、降低成本,参与竞争;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的焦点是价格。在保证一定的质量前提下,降低价格的唯独办法就是降低成本。当然,精耕细做提高单产水平,也是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
2、扩大生产规模;目前我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也就没有规模效益。在今后若干年,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势在必行。尽管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只有农业生产形成一定规模,彻底改变小农经营模式,才可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化、电器化以及其它一切现代农业生产手段,也才能够具备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
3、改良品种;改良品种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仅为200多斤,由于种植面积不可能进一步扩大,只有在提高单产水平上做文章。其中摘 用优良品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形成产业一条龙,在各个环节互补;将大豆产业深化和细化,是主产区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生产来 加工,直至生产出最终消费品,实现增加 产品附加值,这种方法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它的优势在于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形成利益互补,因为大豆从生产来 最终消费,中间不可能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纯利,但最终整体必然纯利。在这个产业链中,规模越大,互补的条件也就越充分,效益也就更高。
5、充分利用加入世贸5年缓冲期觅 求新的计策 和出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国际规则,5年后才最终取消配额制度,实现商品进出口自由贸易,在这5年当中,必须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连续的探索新的计策 和出路。
七、大豆生产和贸易引发的几个问题
对于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贸易所发生的一系列新的变化,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意见。对于贸易商来说,他们所关怀 的是能否在大豆的贸易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市场经济机制发挥其调剂 功能的原始动力,无可厚非。而作为政府部门所关怀 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会因某一尤其 商品的生产和贸易的庞大变化而减缓。大豆的生产者特别是中国的农业银行,所关怀 的是他们所种植某一种作物的出路,在一个种植季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能否获得高于成本的收入。但是我们要进行估量 猜测 ,只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发生的问题做客观评判 。
1、从全球看,大宗农产品中,大豆的消费潜力还十分庞大,连续增长的消费对大豆的生产起来 强烈的促进作用。西方国家由于受“疯牛病”问题的困扰,限制了肉骨粉等动物饲料的使用,在许多地区几乎别无筛选的开始大量使用豆粕作为饲料原料。但从另一方面看,“转基因”产品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制约着大豆的生产和贸易,并不是说转基因大豆一定对人的健康有害,而是转基因问题是贸易限制的一个手段。但从总体看,大豆的生产和贸易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