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豆压榨行业前三季巨亏260亿 企业不套保就倒闭
产能过剩,利润持续5年下滑,整个大豆压榨行业以往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还。一些大中型压榨企业不再把夺 占市场份额作为目标,而是逐步 觅 求多种纯利手段,而期货市场成为企业避险增利的主要渠道。
今年年初青麦田公司曾预估压榨行业上半年净利亏损80亿元,但后来估算亏损来 达了140亿元,但实际情景是大豆压榨行业在持续亏损5年的情景下,受上游成本高企和下游产成品价格倒挂的双重挤压,今年形势依然难有起色。
据北京青麦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测算,整个压榨行业今年前三季度亏损260亿元。公司粮油首席估量 师傅真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初我们曾预估压榨行业上半年净利亏损80亿元,但现在看来亏损来 达了140亿元左右。虽然第三季度大豆进口成本下行,但豆油、豆粕仍处于较低水平,经营状况并未好转,全年净利亏损已成定局。
某大型压榨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现在大豆压榨行业赚钱难,如果没有参与期货市场,绝大部分企业亏钱。我们一直做套期保值,成效还不错,日子凑合过得下去。
不参与期货市场就没钱赚,已经成为大豆压榨企业的共识。据费解,目前借助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多为大中型企业。南方及沿海地区参与套保的企业多一些,而很多没做套保的小企业,要么面临倒闭要么被迫转型。
超低的压榨利润
长期的亏损
2013年底及2014年初,多数国内企业预期大豆价格将连续 归落,主动摘 购大量订单,导致大豆进口数量激增。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1月-6月大豆累计进口3420.9万吨,同比增加 24.3%。大豆进口金额累计来 达202.35亿美元,同比增加 21.3%。
由于进口量大幅度增加 ,导致国内港口大豆库存长期保持 在六七百万吨的水平。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呈上涨方向,进口成本平均在4280元/吨左右。一方面,大豆进口量大幅度增加 ,进口成本上涨;另一方面,下游饲料、养殖、餐饮等行业均不景气,导致市场对豆粕、豆油的需求不断低迷,“双重挤压”让大豆压榨企业不堪重负。
业内人士猜测 ,目前国内压榨企业普遍亏损,企业加工一吨大豆约亏损400元-500元。据卓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压榨企业加工一吨大豆平均亏损253元/吨左右,环比去年下半年亏损空间扩大2.96倍,同比亏损空间扩大2.95倍。
傅真真估量 称,今年前三季度大豆累计进口5274万吨,同比增加 15%。我们在年初曾预估今年上半年大豆压榨行业亏损80亿元,但现在看来亏损来 达了140亿元左右。美豆丰产导致大豆进口价格降低,但进口大豆成本归落,分析国内豆粕和豆油价格也将连续 下跌,国内大豆压榨行业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亏损局面。只有当大豆进口成本再逐步 上升时,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不断的亏损局面,但是如果再盲目、集中大量签约进口大豆,又将为以后的不断亏损埋下隐患。因此,第四季度大豆压榨行业纯利状况会有所好转,但全年严重亏损状况难以扭转。
中国粮油控股公开的今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亏损2.90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纯利7.068亿港元。公司近日发出纯利告诫,指出由于油籽加工业务的亏损增加 ,导致公司前三季度的亏损来 达12.98亿港元。公司治理 层将巨亏回咎于误判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走势,高价时摘 购了大量大豆。
大豆行业唯独一家A股上市公司东凌粮油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回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24.85万元,同比增112.99%。但是,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亏损2.50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7264.93万元,同比大降444.72%。公司表示,第三季度随着美豆丰收的预期实现,美豆期货价格大幅下跌,原材料摘 购成本也大幅下行,套保收益显著增加 ,且国内豆粕和豆油市场开始复苏,价格倒挂现象已经逐步排除 。
大豆市场风云变幻
企业套保也艰巨
产能过剩,利润持续5年下滑,整个大豆压榨行业以往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还。
一些大中型压榨企业不再把夺 占市场份额作为目标,而是逐步 觅 求多种纯利手段,而期货市场成为企业避险增利的主要渠道。
某大豆压榨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现在大豆压榨行业赚钱难,如果没有参与期货市场,我们公司肯定 也会陷入亏损。但是,由于大豆市场风云变幻莫测,若没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盲目参与期货市场,将套保变为投机反而会输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