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村庄整治、农民变市民节省土地短期内难以实现。经过近十年村庄整治浪潮,便于整理节约之地已所剩无多,其余则多数处于山区、洪涝半洪涝以及荒漠之地。
三、耕地质量连续 下行难以避免。中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18亿亩耕地中,高标准基本农田仅占30%,中低产田分别为6亿亩和5亿多亩。而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两纵三横”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来 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用地3万平方公里(即4500万亩),实际上仍是传统占地扩张思路。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分布上存在着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三者高度复合的特点。按照规划,来 2020年占用4500万亩耕地,大多数是良田,中国养猪网,相当于劣质耕地1亿亩以上,减少粮食产量应当不低于2000万吨。即是说,本世纪头20年,中国将因为耕地“占优补劣”导致粮食生产量减少3000万吨。
四、为改善生态环境,国家从1999年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来 2007年总计退耕还林1.4亿亩。但从2007年停止增加 退耕还林面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十一五”期间耕地不少于18亿亩。中国土地过度开辟在生态安全方面还有欠账,稍有退耕即会突破18亿亩耕地安全线。
“中国粮食安全保证 条件十分坚强,稍有松懈即会引发全局性严重问题。如果耕地下行至18亿亩以下,加上单位产量的下行及洪涝等原因,粮食总产很容易下行来 50000万吨,则进口8000万吨-10000万吨粮食是必然之事,意味着占国内产量的15%-20%。”国研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肖俊彦指出。
除此之外,全国每年粮食产后缺失 和浪费的粮食约为8000万吨,相当于粮食总产的15%,即2亿人消费的粮食数量。为了实现中国粮食的自给,减少粮食产后缺失 和浪费,亦可构成“节流”。
就此方面,国家正在规划的主要途径为:一、控制粮食作为投入品的消耗。第一 是合理控制工业用粮,其次是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第三是节省用种;二、减少粮食储存和保管环节的缺失 。第一 是减少农户储粮缺失 ,其次是减少运输缺失 ;三、减少浪费消费。
(责任编辑: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