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前不久,农业部批准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支持和驳斥的声音都很强烈。那么,来 底什么是转基因大豆?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害?
韩天富:从1997年起,我国进口大豆中转基因的比例连续升高,目前几乎全部为转基因品种。因此,农业部批准进口新的转基因大豆,只是增加 了可筛选的品种类型,并没有改变进口大豆由转基因品种一统天下的事实。
大豆约有5万个基因,不同品种之间可能有成百个甚至上千个基因是有差别的。在常规育种过程中,通常把2个品种杂交,把父本的所有基因导入母本,这些基因在杂交分离世代重新组合,经多代自交纯合后形成很多类型,经过高强度筛选后保留我们需要的类型,就是新的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费事费力。
转基因技术则是在晓 道基因功能的前提下,把目的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方法转移来 大豆的基因组中来,实现定向育种。以进口大豆中比例最高的抗草甜膦品种为例,它就是通过把微生物中的抗草甜膦基因CP4EPSP导入大豆,使大豆具有了抗击草甜膦这种除草剂的能力。喷洒草甜膦后,转基因大豆存活,而绝大多数杂草都死了。这样,除草过程就十分简单了。
所有动植物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NA是由4种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是碱基,共有4种,即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它们相当于书写DNA遗传密码的文字。这种文字要翻译成蛋白质才能发挥作用。在活体植物中,DNA携带遗传密码,指导蛋白质合成,坚持生命的鲜活。但当植物死亡或变为人和动物的食物时,DNA会被降解为核苷酸,进一步分解为核苷、糖类、有机酸等,蛋白质则降解为氨基酸。它们都可以被肠道吸取 ,成为人类和动物的营养。不管是植物原有的基因还是转进去基因,从化学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可以被消化、吸取 的。
有人忧患食 了转基因大豆现在没事,几十年以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种忧患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目前推广的转基因大豆,都经过了严厉的安全评判 。全世界60多亿人口食 了十几年,没发觉一例有确切证据的致病、致畸、致死事件。
记者: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引进转基因大豆会导致国产大豆市场越发萎缩,您对此怎么看?
韩天富:从进口的角度看,答应新的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市场客观上增加 了筛选余地,没什么不好。从生产角度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引进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入生产领域,也没有批准我国自己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应用于生产。
关于我国是否应该种植转基因大豆品种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同意见,需要从科学和经济的角度上加以认真论证。在这方面,我认为不仅要尊重一部分消费者乐意购买非转基因大豆产品的权益,也要尊重另一部分消费者乐意购买廉价的转基因大豆产品的权益,同时还要尊重农民自主筛选品种和技术的权益。具体一点说,2012年,我国一共花费349.88亿美元购买外国转基因大豆,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为总进口量的37%,价值130亿美元,超过波音飞机,成为美国对华出口价值最大的单项商品。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更多。在这种情景下,大量外汇给了外国,而本国农民却不能摘 用这种技术,这种“准食 不准种”的做法对中国农民来说是公平的吗?
记者:您曾经提来 ,我国发展种业生物技术刻不容缓,其目前发展是什么状况?
韩天富:生物技术的潜在用途十分广泛,是未来大国竞争的核心技术,是蕴藏着庞大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人口多,资源短缺,在粮食、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面临的许多挑衅都需要通过发展生物技术加以解决。在农业领域,培养优质、高产、多抗、高效的品种,就需要种业生物技术,生猪价格,包括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筛选技术。这几年,世界种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据据统计,2012年全球28个国家共种植转基因作物1.703亿公顷,包括欧盟和日本在内的57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相关区域的人口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4以上。以大豆为例,2012年,全世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大豆总面积的81%。在1996~2012年的16年间,转基因大豆为农民增收320亿美元,2012年达39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