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新认为,对照美国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化进程的深入,“专业分工 合同生产”将连续深化,同时,被合同生产覆盖的专业化养殖者的单体规模也将连续提升,这两个规模扩张效应相叠加,将会加快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进程。
从四川来看,生猪养殖向“公司 合作社 农户”模式延伸发展。钱亮介绍说,从养殖产业链来看,“公司 合作社 养殖户”的养殖模式,是将大型的饲料企业、养殖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链条。“这对中小养殖场或合作社来说,特别重要。应付市场风险,除了强强联合外,也需要弱找强。因此,中小养殖场或合作社需要积极参与市场,增强联合。”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生猪屠宰加工业都将连续走向规模化经营。相伴 这一方向发生的另一方向是生猪养殖与上下游间更紧密的整合。
李方新表示,这种产业链的整合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养殖向屠宰加工拓展,生猪养殖企业进入销售终端,打造全产业链,以便在未来占有产业链上更多的价值。“生猪养殖是规律性很强的行业,进入日常消费品领域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规律性的风险;养殖企业有了屠宰能力之后,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可以将猪肉冷冻,待市场归暖时再出售。”
驱动力三 下游需求改变
生猪养殖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纷纷宣布投入巨资进入养殖领域,而生猪养殖行业也慢慢 从生猪养殖拓展来 上游的饲料生产和粮食购销,下游拓展来 屠宰和终端零售。
从下游屠宰环节看,规模化猪场的肥猪产品更受下游屠宰厂接受。前述养殖场相关人士称,大规模摘 购有利于下游屠宰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及平稳开工率。“由于规模化猪场出栏节奏比较平稳,一次出栏量大,对于规模化程度更高的下游屠宰企业来说,向一家规模企业集中摘 购要远远好于向大量养殖户零散摘 购。”
此外,该人士表示,散养或中小规模养殖情景下,猪肉质量和安全无法保证,生猪养殖中瘦肉精、抗生素、消毒药滥用难以控制,涌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大规模养殖场。“屠宰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如果涌现食品质量问题,对品牌的影响庞大。”
猪肉加工规模的扩大促使屠宰加工企业考虑如何取得平稳的、有质量保证的生猪供应。李方新称,食品加工企业向生猪养殖扩张,有助于有效控制生猪肉类产品原料生产及上游供给各种风险。“当食品加工企业需要针对消费需求变化开发特殊口味的猪肉时,对上游养殖的控制也显得非常必要;当终端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请求越来越高时,屠宰和加工企业需要建立可靠的追溯机制保证生猪来源的安全性。”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当前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与屠宰行业不匹配,屠宰企业对养殖集中度提升的需求将一直存在。业内人士坦言,从目前来看,生猪养殖企业的终端市场布局都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扩张主要还是看养殖,所以短期内对公司的当前规模和养殖扩张能力的考察更为重要。
对于未来向终端销售拓展,业内人士表示,养殖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生猪品质和安全的保证 能力及育种研发能力,以安全、可靠和高品质连续建立品牌晓 名度,生猪养殖企业在进行养殖规模扩张的同时需要为未来大规模向下游发展做好准备。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