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为猪的饲料,豆粕价格周期和猪价周期有一定微妙的关系。春节后猪价不断归落,跌至2010年新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饲料不断上涨。
3月下旬至4月份由于美豆逼仓原因,推高国内大豆进口成本,从而导致了豆粕价格大幅飙升。饲料价格高企,菜粕、豆粕连创今年新高。养猪亏损来 达300~350元/头,压栏猪甚至亏损超过500元/头。
五·一假期期间猪价异军突起,一周左右时间,全国猪价上涨来 达2~2.5元/公斤,涨幅为20%,部分地区上涨甚至来 达3.5~4元/公斤,涨幅超过30%。然而豆粕、菜粕价格在小幅整理之后依旧连续 往上突破,其中菜粕主力RM1409已经亲近3000元/吨大关。
猪价反转能否带动豆粕反转?
农产品集购网研究员林国发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caishang02)摘 访时表示,猪价暴涨暴跌核心在于供需关系转变,一样 来说,一定时间内猪肉消费刚需显然,影响猪肉供需关系转变主要在于生产。母猪从出生来 配种需要8个月左右,怀孕4个月,肉猪育成需要6-7个月,整个过程大致是一年半。结合信息传导的延后性,生猪价格半个周期大致在2年左右,最终形成了我国大致4年一个生猪价格周期。
林国发认为,猪价基本确定进入大周期上涨,生猪存栏量下行已经是事实。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母猪存栏量不断下行,将使得后期生猪存栏量处于减少方向。短期来看,由于2月份全国较大范畴涌现急性腹泻,仔猪存活率下行,而这时候出生的仔猪基本进入了中大猪时期,日摘 食量增加 ,数量偏少,不利于饲料需求。考虑来 禽类在2014年内存栏量难涌现显然恢复,结合后期生猪存栏量下行,全年国内饲料需求涌现下行概率极大。
对此,神凯投资投资经理高艳滨则持不同意见,他表示粕类消费主要要看生猪、禽类、水产三者的养殖状况,其中水产正处于水产养殖旺季,也是水产投料逐步 增加 的时期,并且由于过去一年和今年的禽流感、漂流猪等突发事件和问题,国内水产的消费一直保持 了相对良好的势头;而禽类养殖在过去几个月受来 禽流感影响确实较大,活禽养殖减少、鸡鸭苗等价格一路下滑,但随着5月来 来,上海等地活禽交易陆续恢复,并且蛋的价格不断走高,则促使禽类具有良好的养殖效益,而肉禽40多天的生长周期,较其他养殖要短,对于豆粕的消费具有很好的提振作用。而生猪方面,虽然在春节前后出栏过多、养殖效益较差,一直压制豆粕消费,但经过两轮储备冻猪肉的收购之后,最近一短时间,猪肉价格有所走高,这便利于5、6月生猪养殖的增强,自然利于后续几个月豆粕等消费的增长。
东兴期货研发中心副经理吴华松认为,猪肉涨价上涨只能说缓解豆粕需求的心里影响,因前期豆粕上涨猪肉价格归落,养猪利润很差,导致生猪存栏预期下行,即便如此,猪肉价格对豆粕价格的支撑作用很弱。而且存在周期的不同。不过从价格来看,他认为现在豆粕价格已经处于高位,且下游需求一样 ,高价格向上的空间有限。今年5-6月份美豆种植目前预估较为顺利,可能导致美豆价格开始涌现归调。所以这个位置做多豆粕空间很小。
油粕比能否归来?
长周期来看,猪价归落的时间也是油粕比不断下行的时间。2012年至2013年国内粕强油弱格局不断,油粕比最低归落至不足2。


农产品集购网研究员林国发表示,油粕比不断走低,主要由于过去两年我国生猪存栏量过大,豆粕需求旺盛。随着2013年第四季度国内母猪存栏量不断减少,5月份后生猪价格快速反弹,生猪存栏量显然下行,而母猪数量减少,使得未来一段时间生猪存栏量难得来 归升,不利于蛋白饲料需求。而禽类造成1季度种禽类的减少,促使了2014年内禽类存栏难恢复至2013年水平。考虑来 上述原因,2013年国内蛋白饲料需求将有所下行。蛋白饲料供应方面,DDGS饲料进口量增加 ,菜籽和菜粕进口量增加 ,有效增加 了蛋白供应。2014年度下半年蛋白弱势概率较大,油脂方面豆粕需求减少,使得油厂开工率下行,豆油需求相对平稳,有利于豆油归升,油粕比套利机会将逐步显现。
吴华松认为,油粕比不具备反转基础,但是豆粕价格处于高位,而油脂的跌幅相对有限,所以短期油粕比反弹概率较大。
高艳滨的观点是,油粕比的反弹,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核心便是豆油的消费需要改观。因最近几年国内餐饮消费降低,使得国内豆油库存长期坚持在100万吨水平,而相对的豆粕消费却坚持较高增幅,虽然最近两年消费增幅显然下行,但年增幅仍可在5%左右,高于豆油2%左右的年增幅,于是若豆油消费不改观,豆油便仍将坚持高库存状态,这也便将限制豆油价格的升幅,油粕比也便难以涌现实质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