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上海市人大代表王黎娜是一个“85后”,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她在银行工作两年后辞职务农,成为著名的“扁豆姑娘”。她认为,“职业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专家指出,将学生培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成才理念,一味地渴望 做“人上人”,将过高的目标悬在空中,往往会陷入焦急和迷惘。
大学教育应培育怎样的人才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说,一些人出于应试教育逻辑和功利主义需求,认为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卖猪肉,其实从个人发展来说,有什么不可以?教育是培育人的,应当答应人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国外名校出来的人也有卖报纸、送牛奶的,不是说高分进名校就一定要高精尖就业。”
另一方面,熊庆年认为,像“壹号土猪”这样运用现代商业技术运营培养的品牌,发挥了大学毕业生的晓 识、能力和特长,值得鼓励 和赞许。“很多家长可能对行业本身有不正确的看法,这与社会风气有关。社会功利主义色彩不改,教育领域也无法改革。”
同时,专家认为,大学毕业生卖猪肉一事解释,大学时代所学专业与就业需求并不一致,如何培育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怎样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这些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和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教授表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很有限的,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去卖猪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资源的浪费。“这也暴露了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对接不够,人才培育过程中,应用学科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请求等。”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摸索 、判定 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说,“应用型学科可以强调学以致用,反常 是人文、社会科学一类的学科,应该注重辽阔视野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强调学生对自我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记者 俞菀、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