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八月,记者走进宝塔大地,对该区的畜牧产业发展进行实地摘 访。在名不见经传的大山深沟里,一个个规模巨大,设施齐全,高标准建设的百头养牛、千只养羊、万头养猪、万只养鸡基地正掩藏在青山绿水间,以一种不显山露水的发展规模在这里悄然兴起,给宁静的山峦带来了富饶,使宁静 沟壑充满 了生机,为百姓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美味、安全绿色的畜牧产品,成为助推绮丽乡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环城区绿色养殖产业圈建设正酣
在柳林镇麻庄村,记者遇来 兴办延安市深天南梁养殖果业有限公司的当地村民葛成军。“我们麻庄村地处城区近郊,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基于这样的优势,在2013年我承包了647亩山地,办起了养殖果业有限公司。”“现在我一边开展羊子饲养,一边进行苹果栽植和玉米、饲草种植。粮草用于舍饲养殖,羊粪用于苹果绿色有机用肥,这样可以综合利用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葛成军信心满满地说道。
葛成军的养殖果业有限公司在宝塔区已不是一个案例。2013年以来,宝塔区先后建设了临镇姚家坡延安泽信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万头猪场、南泥湾博裕养殖有限公司千只羊场、延安金穗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万花伟军陕北黑猪选育基地、川口白峁侯杰千只羊场、河庄坪年丰千头养猪场、川口乡500头奶牛养殖场等多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一批绿色养殖基地正在健壮成长,一个集养殖、种植、栽植相兼容,互依靠 ,同循环、共发展,初具规模的环城区绿色养殖圈日趋成熟壮大……
结合绮丽乡村建设,宝塔区从建设环城区绿色养殖产业圈入手,加大对泔水养猪的整治力度,对旧圈舍统一实施改造,破除陈旧养殖模式,大力推行绿色养殖示范。逐步形成了“南川牛羊、东川鸡猪、城郊特色”的产业格局,全面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城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畜牧产品。
南泥湾旅行专线养殖产业带已成规模
南泥湾早在大生产运动时,就被誉为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现在,这里投资5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适繁育肥基地已初显规模。
“母猪存栏190头,年向市场可提供仔猪1860头,育肥商品猪1920头,成为集‘引进、育繁、推广’一体化发展的养殖基地。
生活区、养殖区、办公室、微机房、兽医室、饲料室、消毒通道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正在查看仔猪的春发生态良种猪繁育场负责人难掩脸上的笑容。
“我们以挠 大户、建小区、上规模为挠 手,以建设集中连片生态养殖区域化发展为趋势,全力发掘社会资源,摘 取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鼓励 民营企业投资养殖业等措施,尽力 培育龙头企业,主动推进万头生猪,千只羊子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南泥湾旅行专线养殖产业带。”区畜牧局局长张红军说道。
在挠 规模化建设的同时,全区充分利用南川得天独厚的养殖资源,以南泥湾旅行专线为平台,大力培养引进龙头企业。
在延安经营汽车销售的民营企业家黄胜,看来 养殖产业发展潜力后,在土地资源丰富的临镇镇姚家坡农场,承包了2000多亩土地想发展种养业。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几年来一直种植玉米,原先 建起的几座养猪棚也舍始终闲置着。得晓 这一情景后,区畜牧局找来 黄胜动摇他走养殖并举的发展信念。“畜牧局的工作人员就像一场及时雨,给我送来了信心和技术指导。”
2013年,投资1800多万元的延安泽信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临镇镇姚家坡农场成立,新建的7500平方米高标准圈舍引人入胜。总经理黄胜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种植100多亩苜蓿,引进适繁良种母猪400多头,用种植的玉米和苜蓿进行绿色养殖,构建产销、加工一条龙经营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畜牧产品,目前500多头母猪都处在产仔期,来 年底可产仔猪10000多头,估量 年收入可达400万元。”
一批规模化的养殖企业正在迅猛崛起,仅在南泥湾、麻洞川、临镇等乡镇规模化千只养羊场来 达6个,万头养猪场1个,千头猪场5个,百头养牛场2个,生猪行情,万只养鸡场1个。在东川甜谷驿、蟠龙等乡镇建成万只养鸡场2个,千头养猪场4个,南川牛羊、东川鸡猪的产业格局正在健康发展,园区核心雏形形成,出现 出六畜兴盛 喜人前景。
产销加工发展平台一体化
随着养殖规模的连续壮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是应付市场挑衅,保证 养殖业有序稳步发展的必然筛选。宝塔区立足长远发展,把规模化养殖和延伸产业链相结合,确立了“三个转变”、“四个结合”、“五个对接”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