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费解,4吨猪粪能加工成1吨生物有机肥,该养殖场每天产生20多吨猪粪,一年可生产2000吨有机肥,一吨有机肥可卖600元,一年仅猪粪就可以卖120万元,除去人员工资和电力成本,还有几十万元净收入。
而在绍兴上虞区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外建起了一个占地150亩的生态湿地,养殖场的污水经过大片“水净化精灵”狐尾藻的处理,排放的废水COD指标只有70mg/L,比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后排放的COD“国标”400mg/L低了300多!
除了净化,生态湿地还扮演起了“鱼塘”的角色。“由于狐尾藻营养价值高,在这里养鱼不用放饲料,不用增氧泵,成本很低,但鱼的味道反常 鲜美。”富强生态总经理冯宝根说,“年初放下5吨鱼苗,不来 3个月时间,估量 已经有25吨了。”
“能‘变废为宝’,谁不情愿?”省农业厅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畜禽养殖场已累计落实生态消纳地232万亩,其中自我就地消纳122万亩,协议对接消纳110万亩。另外,沼液无害化处理量也累计来 达了510.3万吨,其中今年新增为156万吨。
升级:探索转型“新模式”
“治水的目的,不是不要畜禽养殖,而是要倒逼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省农业厅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当务之急不仅减少污染排泄物,提高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也要突破“畜—沼—鱼”、“畜—沼—果、蔬、林”等种养模式,觅 求更多的转型升级“新模式”。
在杭州天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里建立了蝇蛆生物链养殖处理猪粪示范项目,不仅没有因养猪造成环境污染,反而能生产出优质蛋白饲料和高品质有机肥,实现了牧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来 达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据费解,100公斤鲜猪粪可以生产出8来 10公斤的鲜蛆,而每3.8公斤的鲜蛆又可制成1公斤的干蛆。目前,作为优质新型饲料蛋白的蝇蛆每吨市场价格平稳在1.6万元至1.8万元之间。
如此算来,该公司的蝇蛆生物链养殖处理猪粪示范项目全年可处理猪粪5万吨,生产高品质有机肥1.5万吨、鲜蝇蛆1500吨,仅鲜蝇蛆就可以产生近700万元的经济效益。但更重要的是,彻底解除了干湿分离后,猪场每年5万多吨猪粪的“心腹之患”。
除了规模养殖场对产业链的精湛加工,面广量大的散养模式的变革也在我省各地尝试。今年4月2日,仙居县方山村的生态养殖小区正式投入使用,村民将自家散养在房前屋后的生猪迁入村养殖小区。
据仙居县农业局介绍,方山村有400多户,1400多人口,原先村民有在村前屋后养牛养猪的习惯,近几年虽然养殖户逐步 减少,但村里的猪牛舍排出的污水和发出的臭气依旧影响村里的环境。
“‘低小散’、‘脏乱差’的养殖场是要处理,但也不能一刀切。”仙居县农业局杨赛中说,对生猪和牛进行集中饲养,人畜分离,就是为了在保留村民养猪养牛的意愿的基础上,能统一治理好养殖带来的污染。
“我们养殖小区的旁边就是污水处理池,牲畜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后进入这个处理池,完全能来 达规模养殖场的排放标准。”杨赛中介绍,目前,仙居全县除拆除各类污染河道、水源、村庄环境的养殖场1215家(户)外,还计划建成生态养殖园区6个、养殖小区1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