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内很洁净很整洁。
中国江苏网11月14日讯 一个26人的养猪场,竟有4名博士,10名硕士。这就是将现代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传统生猪养殖的丹阳司徒镇的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卫东告诉记者,物联网技术养猪使公司26人干了普通养猪场200多人的活。记者近日现场摘 访,在养了3615头母猪的母猪养殖场内,竟然难闻来 一点臭味。博士养猪,每天给猪听两遍轻音乐,每21天给猪洗一次澡,甚至在外地可远程监控母猪的发情、生病及诊治;猪粪经公司自建的厌氧发酵罐发酵,每年可发电81万度,解决了公司1/3的用电量。
物联网养猪,怎么个养法?
喂食配种等都由运算 机控制,每天给猪听轻音乐
物联网技术养猪对隔离请求很高,记者不能进入猪舍,就来 监控中心观察养猪情况。监控中心只有一人值班,去年进入公司的博士高勤学正在认真察看面前的液晶监视大屏,屏上有20多帧画面,每一帧画面上是不同猪舍的情景。
高勤学点开一帧画面,画面上10多只苗猪正躺着休息。小高说,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康乐”生猪生产的各个流程,从饲料加工来 母猪发情、配种、分娩、保育、育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通过运算 机控制,可对生猪进行有序饲料投放,合理控制生猪摘 食;适时控制猪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猪群密度;对尤其现象进行警报处理等,全程智能化运行。
33岁的柏寿栅是南农大的博士,他是被记者从猪舍里喊出来的,因为猪舍有极其严厉的请求,进去前他在隔离区洗了澡,按道理出来也要洗澡的,但被催得太急就临时免了。小柏也是技术场长,2009年读博完成后就进了猪场。
博士生怎么会想来 当猪倌养猪?小柏丝毫不以为忤,他说自己现在是将科研和实体有机统一,猪场就是他的科研所。他每天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在猪舍察看、费解母猪的生产状况,反常 是注意它们的疾病状况。一旦系统报警并显示来 哪头母猪有情景,他就会马上介入调查、估量 ,找出病因,并摘 取注射疫苗、隔离、病原分离鉴定、群体抗体检测等相应措施。而每当一种新的猪病治好了,那是博士们最开心的时候。此外,博士们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每天早晨5点至7点、下午3点至5点间,每天两次给母猪们放轻音乐,而轻音乐也不是随便放放的,“一定要轻巧 ,比如《摘 茶舞曲》就是放得最多的。”每当轻音乐响起,母猪们都会表现得很安静 、很享受。“猪其实也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小柏由衷地对记者说。
韩玉婷是南农大动物医学系今年的毕业生,今年7月才进入“康乐”。她现在公司研发中心负责猪的疫病检测等,进猪场已近半年时间,但她几乎不跟猪接触。她通常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看看猪舍里的猪,最多就是博士们从猪舍里将抽的猪血、猪粪便或者分泌物送过来。“进猪舍很麻烦的,因很多病人畜共患,进去出来都要洗澡换衣服。”小韩说,由于猪舍恒温、恒湿加上定期洗澡、体检,粪便和污水都能及时进入厌氧发酵系统,养猪网,猪舍内气味很淡,“所以那些博士进去后来 下班才出来也没关系。”
每头猪耳朵上都有芯片,在上海也能给猪远程治病
母猪以及在猪场出生的猪,耳朵上都会被打上一个电子耳标,耳标里有一个电子芯片,这个芯片内加载了这只猪父辈、祖父辈的相关信息,还有这只猪在今后各个生长阶段的相关信息:包括父辈、祖父辈一生中的饮食、疾病、疫苗、配种、怀孕、产子等信息;并详细加载了这只猪在今后生长过程中,每天所需的饮食、饮水量,何时打疫苗,何时进入繁育期,及涌现不同体征时的疾病诊治等信息。然后运用物联网技术,就可通过手机或电脑,对养猪情景24小时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养猪来 底有多先进?小柏举了个例子:
如果一头母猪当天没有进食,就无法被CALLMATIC2(按需饲喂系统)扫描来 ,该系统就会在远程电脑治理 软件内“报警”体现。公司方对“报警”设定成手机短信或者网络邮件,那在世界各地就都可以收来 短信或者邮件了。再链接视频,被报警的猪就涌现在眼前了。
李卫东告诉记者,6月上旬他出差上海,晚饭后习惯性地打开电脑进入远程监控程序,电脑软件突然提醒15号猪舍000726号苗猪涌现发热体征,他当即在电脑上发出指令,请求值班人员对该苗猪进行诊治。事实上,远程监控还可以指挥母猪配种:母猪发情时,体温等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检测并核定后,母猪就会被请出至配种室“尽情”撒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