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当前,一些地方存栏能繁母猪30~50头或年出栏商品肥猪5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在品种筛选、饲养治理 、疫病防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生产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养殖效益差。为充分发挥生猪遗传潜力,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建议摘 取如下技术措施,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母猪是商品猪生产的基础,购买前选好母猪至关重要。建议中小规模养殖户不要在育肥猪群中自留母猪。
(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饲养治理 水平和条件,筛选合适的母猪品种。
如育肥猪拟运往大中城市销售,或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合作,对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请求高,就要选瘦肉率较高的引进品种杂交母猪,如长大二元母猪或者大长二元母猪,也可饲养培养品种母猪;如果对瘦肉率请求不高,可以筛选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的杂交母猪。养猪技术缺乏、体会少的养殖户,宜筛选适应性好、抗病抗逆性能强且生长育肥性能较高的培养猪种及其配套杂交组合。具备一定生猪养殖体会,有技术积存 的专业化养殖户,建议筛选长大或大长杂交母猪。
(二)要费解不同品种猪的繁育 性能特点。
相比而言,地方品种和培养品种繁育 性能优势较引进品种显然。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乳头数多、泌乳力强,发情症状显然,繁育 力高。引进品种猪发情症状不显然,配种时间不易把握 ,因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少或头胎猪断奶后不发情等因素引起的剔除 率高,泌乳力、护仔性等方面不如国内地方猪种。
(三)注重后备母猪的个体筛选。
后备母猪相宜筛选4~5月龄,体重50~75公斤的个体。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易于外观筛选。筛选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点 请求是:品种特点 显然(毛色、头型、耳型等),体型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茁壮、背线平直;乳头罗列平均 整齐,有一定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生猪行情,外阴较大且下垂;肢蹄结实,无显然跛行和蹄裂。
此外,还要反常 注意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对已选好的母猪进行血样摘 集,送具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取舍。一样 应从防疫制度完善且执行严厉的种猪场引进种猪,种猪来源于非疫区。
(一)向种猪场咨询,费解仔猪是何种杂交组合,疫苗免疫情景。
(二)注重体型外貌筛选。
凡身腰较长,腹部上收和呈扁圆状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而丰满,背较平而稍宽以及皮薄毛稀的幼猪,一样 都是瘦肉猪的杂交后代。这种猪育肥时生长快,饲料酬劳高。
(三)选购健康无病的仔猪。凡眼神好,清亮,鼻头潮湿 ,被毛光泽,精神旺盛活泼,并常摇头摆尾,尾尖能卷,叫声清脆,不拉稀,粪成团,解释是健康无病的小猪。
(四)就近购买,躲开疫区。
一样 不宜来 较远的仔猪交易市场上去选购仔猪,宜就近购买,便于费解杂交情景和疾病发生情景。
提高母猪繁育 力,除科学筛选
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剔除 、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是提高繁育 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育 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建议就近购买精液开展人工授精,不宜饲养种公猪,特别在夏季,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精液质量,提高受胎率。
(一)后备母猪饲养治理 技术要点
1.科学配制饲粮。注意饲粮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反常 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促进后备母猪健康发育,在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
2.合理饲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切忌饲喂生长育肥猪料。后备母猪需摘 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一样 90公斤前实行自由摘 食,90公斤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摘 食结合,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在配种前2周完结限量饲喂,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2.5~3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公斤左右。
3.合理分群。后备母猪一样 为群养,每栏5~6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1.5平方米。
4.适当运动。每天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5.促进后备母猪适时发情。摘 用每天2次运动,增加 光照时间,用成年公猪刺激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适时剔除 不发情母猪。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治理 技术要点
空怀母猪饲养治理 的关键是保持 母猪常态的种用体况,使母猪能常态发情、排卵,及时配种受孕,技术要点如下:
1.供给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保持 适度膘情。母猪太瘦或太肥会涌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受精能力低,并易造成母猪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