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饲养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猪周期伤农显软肋 种猪依靠 进口饲料受制

来源: 互联网   2014-06-15 07:32:13   查看:  次

分页标题#e#

  据焦联德介绍,尽管最近两年美国大豆丰收,价格却没有大跌。豆粕虽只占饲料比重的20%,但是对养殖户的成本变动而言却占一半比重。玉米每吨价格震荡仅在两三百元,而豆粕价格震荡幅度却在两三千元。

  产业加速升级迫在眉睫

  由于我国生猪产业集约化程度有限,产业基础依旧薄弱,受访人士普遍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的规律性震荡问题,应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

  “今年以来,面对深度归落的生猪价格,我国通过收储冻猪肉、增加 贷款等措施对市场信心起来 了提振作用。各地也摘 取了引导养殖主体调整结构,加强生猪保险产品创新,开发商品猪保险产品等措施。但是,从长远来看,亟须引导行业加速走向一体化经营道路,建立起现代经营体系。”黄峰岩说。

  陈罗平认为,30多年来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几个时期,本世纪头十年进入了以规模化养殖为主的时期,2011年后进入了向现代畜牧业发展即一体化经营发展的加速转型期。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我国猪肉价格震荡一直很大,波幅甚至高达50%以上,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的产业集中度不够。

  此外,黄峰岩估量 称,我国有6000万个养猪主体,市场信息的及时传递很难,调控也难。此次猪价震荡,国家也发布了预警信息,但未必都传导来 位了。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信息中心主任钟新福认为,国内生猪产业链条分割得很厉害,美国的四大公司控制了全国60%以上的猪肉供应;欧盟的中小型猪场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进行产业链整合,两者核心均是一体化发展道路。

  李国祥建议,促进生猪业健康发展要以生猪产业链为基础,优化整合猪的繁育、商品猪的饲养、运销、加工、屠宰等各个环节,通过行业整合方式培养生猪业产业链,发展订单生产或者合同生产,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可以建立要素交易市场,让想退出市场的养殖户能退出。”

  钟新福认为,一体化经营发展有利于保证农业产品的品质和供给的安全。在总部位于南昌的正邦集团费解来 ,公司实行生猪自繁自养,投入了1.5亿元在江西省内及省外多个养殖基地建设产业标准化和溯源信息化治理 系统,同时使用集团自身生产的兽药、饲料,来 自办的屠宰场宰杀,再送来 各专柜销售,形成了从“田园”来 “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产业链。

  善用期货市场端稳“肉碗”

  专家认为,加快建设生猪期货市场,善于利用期货市场,增强我国生猪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李国祥认为,有了期货市场,养殖户可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费解未来的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猪肉加工企业也增强了应付猪肉价格震荡和储备 加工产品价格震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80%以上的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期货市场形成联动,建立健全农牧产品期货体系,形成饲料原料和生猪的养殖套利关系。

  有业内人士建议,可在连续推进一体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猪期货合约标准。根据全国主要产销区交易现状,设计与不同质量标准相对应的生猪期货合约,分别交易和交割。通过产业整合、品种推广等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生猪质量标准和统一合约,明确规定不同等级生猪价格的升贴水。

  同时,健全生猪市场流通体系,发展生猪养殖信息平台,将生猪现货、期货市场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相结合,建立覆盖各养殖区的生猪养殖信息网络。此外,可考虑创建生猪价格指数等,现货交易可直接以价格指数为基准,引导生产者规避市场风险。

  多原因致生猪价格急跌急涨

  今年1月至4月,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不断深度归落行情,多地猪粮比进入红色预警区域,为十多年来最低。进入5月份,生猪价格快速上涨,但目前多地猪粮比仍低于6:1的盈亏平稳 点。

  此轮来势凶残的生猪深跌行情在5月前突击 了全国各地。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观测的数据显示,1月20日至26日,山东猪粮比价连破6比1盈亏平稳 线和5.5比1中度亏损线。进入4月第4周,生猪大省四川养殖业亏损仍在加剧,猪粮比跌至4.53比1,5月7日猪价仍在10.8元/公斤的低位。

  全国性的生猪价格不断归落致使生猪养殖业缺失 惨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去年出栏生猪180万头的正邦集团商品猪江西公司总经理陈罗平称,全行业经历了几个月的严肃 形势,就在20多天前,不论养殖规模,一头猪上市都有300至500元的亏损,平均每头猪出栏要亏400元。江西省东乡县大地鑫种猪场董事长兼县养猪协会会长彭明高说,毛猪成本是7.2元/公斤,按毛猪出栏体重115公斤运算 ,一头猪4月中旬要亏400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