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年合作社发展种植了73.7亩有机稻,社员看来 稻谷收成1.5元一斤,最后还要返利分红,很多人都拿来卖了,最后实际收购价来 达2元一斤。”对起初的景象,双河村村主任、合作社骨干汤晏辉记忆犹新。
现在的情景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去年合作社发展种植了300多亩有机稻,面积扩大了将近4倍,但社员拿出来卖的只占20%。很多社员看来 米好,都留来 自己食 ,或送人。”
“主要是自己种的有机稻安全!”双河村二组的付清财老人一语中的。作为双河村的科技示范户,省农科院很多关于水稻、蔬菜、豆类的试验都请他来亲自操作。
这里人平2分田,微薄的收入无法留住年轻人,他就拣了别人撂下的六、七亩田来种,现在他最骄傲 的是“种有机稻,产量降低了一点,但收购价提高,总收入增加 。最重要的是,现在全村的人都晓 道,食 有机米安全,对自己身体好、有利于健康。简阳市的消费者也说这个有机米看上去要老些,但很有香味。”
双河村一组的李朝杰已年届七十,他归忆“过去喂粮食的猪肉,多远都闻得来 香味。现在喂猪改来用饲料,中国养猪网,长得是快了,但香味闻不来 了。”
在试验种植有机稻取得成功后,合作社再接再厉,试验养殖有机猪、种植有机油菜。2012年,合作社用有机粮食和蔬菜养殖的有机猪在春节前上市,结果大受欢迎,不仅卖出50元/公斤的好价钱,还有很多消费者积极找来 合作社,请求预订“有机猪”。
从有机水稻起步,现在双河村是有机农产品全面开花,有机猪、有机蔬菜、有机小杂粮、有机水果、有机家禽等,品类丰富齐备,合作社还注册了“蜀骄”牌商标。
前年,深圳一家做高档婴儿米粉的公司来把这里的有机米样品带去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完全合格,后来合作社又把样品送来 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结果各项指标也都过关。这不仅为他们赢得了订单,也让他们动摇了发展的信心。
“我们今年准备去简阳市开有机农产品实体店,不仅可以销售,还可以订购,让更多的消费者食 上安全、优质的有机农产品。同时,以销带产,争取明年把有机稻的种植规模发展来 上千亩。”李显俊雄心勃勃。
环境优美村民乐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福至,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祸来。”在村委会的一面墙上,赫然写着这样二十个红色大字。
漫步在双河村的田埂上,只见处处洁净整洁,看不来 塑料垃圾,而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倍感舒爽。
对现在双河村的环境,李朝杰非常骄傲 ,“空气里再也闻不来 农药的臭味了,山上的雀雀、土里的蚯蚓多了,田里泥鳅、黄鳝、小鱼儿也多了,马虾又开始在田埂里来 处打洞,夏天来了,晚上又看得来 萤火虫扑闪扑闪地飞了。”
提起过去种庄稼使用农药,李朝杰现在觉得大家亏欠了环境太多。他归忆前几年打农药时,田里的小鱼儿、泥鳅、黄鳝、马虾是越来越少,有时刚打过农药,过一会儿,就看来 马虾从洞里钻出来死掉了。
现在双河村除了教育大家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每个组还安排人来负责,小学生食 小食 的包装袋要捡好,农民种田覆在田地里的薄膜也要做好归收。
发展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农药,在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村民对环境改善后有益人体健康的好处,认识是越来越深,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上,意识和操作也越来越先进,“我们现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减少薄膜覆盖,只有漏水田才用薄膜。秸秆覆盖,不仅前期保湿,后期腐烂还田还增加 了土壤有机质,土质越发疏松,庄稼长势更好。”
用勤劳、聪明和科学开创的这种返璞回真的种植方式,让留守在村里耕地种田的老人们找来 了共同的话题,合作社因势利导,成立了文艺表演队,老人们聚在一起,逢年过节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在试种有机稻成功之初,75岁的余正和老人根据村里少部分人观念一时扭转不过来的实情,写了个幽默小品 《神医指点迷津》,反映了双河村发展有机种植的种种好处,同老伴郑满香在双河村龙年春节举办的团拜会上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和笑声。
“新天地办得好,农民增收离不了……新农村,要发展,精神文化也得干。办协会,搞艺术,生产娱乐两不误……”年近八届的李志发老人自编自唱的这段快板《新天地》,则道出了双河村民的心声。
相 关 链 接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剂 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摘 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摘 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