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培养特色主导产业
——民乐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纪实
本报记者 韩文秀
从全省“肉羊产业大县”来 “能繁母猪饲养大县”和“仔猪生产大县”,实践证明,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民乐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民乐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畜牧业具有传统优势和良好基础。同时,该县土地资源丰富,粮食产量持续几年来 达30万吨,两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产品品种多样,中国养猪网,秸秆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前景辽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开展“保持生态引领、实现跨更加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提标提效提能,创先创新创优”实践活动,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确定了“做强羊产业、做大猪产业、做精牛产业、主动发展家禽和特种养殖业”畜牧业发展思路。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草食畜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发展中势头强劲、潜力显现、优势凸现的产业,成为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和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学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该县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保持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因地制宜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分类推进羊、猪、牛、鸡四大产业发展。立足保质增量,着力推进以洪平路肉羊产业示范长廊和以沿山沿滩地区为主的肉羊产业带建设,初步建成民联乡、南丰乡和永固镇3个肉羊产业大乡(镇)。立足提质增效,依靠 227线、干山路、南和路3个“三农”工作示范长廊,初步建成3个猪产业发展带和六坝镇、三堡镇、洪水镇、新天镇、南古镇5个猪产业发展大镇。立足上档升级,依靠 民南公路沿线和沿山乡村,初步建成以南丰乡、洪水镇、顺化乡、丰乐乡、新天镇、南古镇为主的肉牛和牦牛产业发展带。同时,加快建设以三类地区为主的禽产业发展带,同步发展特种养殖业。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2012年,该县制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今后一个阶段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并持续两年制定出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县委1号文件,确定对新建标准化暖棚80间以上、配套设施来 达相关请求、饲养量来 达设计标准50%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补助资金10万元,150间以上的补助资金25万元。同时,对来 达一定规模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无偿补助种子、化肥,优先为畜牧养殖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机具购置补贴。通过政策扶持,充分激发了群众新建小区发展规模养殖的主动性,去今两年,县上累计落实奖补资金2500多万元,带动群众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1.6亿元。
《甜肃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贴息治理 办法》下发后,该县及时出台《民乐县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治理 实施细则》,着力破解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截至目前,全县共审批900户养殖大户、78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4.1亿元。
加快良种繁育完善服务体系
按照高新技术挠 引进、关键技术挠 突破、常规技术挠 推广、实用技术挠 普及、综合应用出效益的思路,该县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与改良步伐。目前,建成奶肉牛冻配点29个、绵羊人工授精点5个,仅去年引进以西门达尔、荷斯坦奶牛为主的冻精2.5万只,完成改良授配母牛1.02万头,繁活改良牛犊7860头;引进肉用种公羊450只、小尾寒羊母羊4600只,完成绵羊杂交改良授配母羊10.8万只,繁活杂种羔羊21.5万只;引进“长大二元”母猪500多头,完成能繁母猪人工授精74610胎次,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95%以上,畜禽良种化水平大幅提升。保持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同步发展,大力实施整乡整村秸秆转化利用试点工程,主动探索推广“秸秆—养畜—沼气—有机肥—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80%以上,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严厉落实“部门领导包乡挂项,技术干部包村蹲点”制度,大力实施“一村一名技术员”计划,确保全县每个村、每个养殖小区都有联系领导和技术人员,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据介绍,通过全面落实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畜种改良、科技服务等措施,该县畜牧业发展取得显然效果。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仅去今两年,全县扶持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26个,累计来 达207个,带动发展养殖专业村47个、规模养殖专业户17820户,其中今年新建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68个,是过去数年的总和。二是产业布局日趋优化,探索实践现代畜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四大产业和谐 发展,基本形成了养殖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优势显然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三是品牌培养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丰乐“绿莺鸡”、民联羊羔肉已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民乐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连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