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口社区图
生态文明乡村石良镇:绿色家园 浸润心田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金洋
2011-09-26 14:03:00
烟台挪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挪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黄水河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规划图
烟台大众网9月26日讯 秋风送爽,艳阳高照。昨日上午,记者沿着黄水河河堤路,自南向北,掀起黄水河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红盖头”:只见石良镇万亩葡萄生态基地,“威龙1号”葡萄红透欲滴;兰高镇马蔺塂郑忠喜生态园,无公害猪膘肥体壮;度假区湿地公园,白鹭翔集……
“宝葫芦”镶嵌龙口大地
规划示意图上,黄水河流域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像只“宝葫芦”,覆盖石良镇、七甲镇、兰高镇、诸由观镇、度假区等5个镇区、200多个村庄,总面积37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1%。
示范区拥有山区、丘陵、平原、滩涂、湿地等多种地貌特点,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农业等综合优势,整体上属于龙口市农业较集中、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在这里打造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不仅对龙口市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而且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上游打造“葡萄酒风情镇”
昨日,威龙万亩葡萄基地一派繁忙。枣李村村民李洪久正在为葡萄喷洒杀菌剂。“5来 9月,每天干8小时,能挣90块钱。”李洪久说。威龙万亩葡萄基地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威龙万亩葡萄基地位于黄水河上游,养猪论坛 ,规划种植面积8.46万亩。基地以农户带地入股分红和规模化、标准化治理 为核心,摘 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目前,已累计投资1.5亿元,种植有机葡萄2.5万亩。曾经的撂荒地变成现代农业样板,既使农民有了致富保证 ,又使企业得来 优质原料供应;既使生态得来 改善,又使水源地得来 保护,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一举多赢成效。
石良镇党委书记宋安元告诉记者,该镇最近又与张裕集团达成协议,计划在该区域建设3万亩顶端葡萄基地。下步,依靠 两个基地,建设国际一流葡萄酒堡,发展农业观光旅行业,着力打造“葡萄酒风情小镇”。
中游生态农业唤 之欲出
走进兰高镇马蔺塂生态园,一片葱绿映入眼帘,葡萄、苹果、蔬菜漫山遍野。“树丛中还有养鸡、养鱼、养猪的。”65岁的赵福传指着西南趋势的山坡说。
赵福传介绍,马蔺塂生态农业基地带动了不少村民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离他不远处的郑忠喜无公害养猪场,就办得有声有色,拿来 了我市首张无公害养猪证。“饲料是自己配的,不加任何添加剂。”郑忠喜说,一年出栏600头左右的玉肥猪,平均每头猪能卖1400元。
据悉,总面积1.6万亩的马蔺塂万亩生态农业基地主要摘 取“农、林、牧、渔”种养循环的经济模式,目前已建成绿色无公害养猪、有机樱桃、桑椹科技开发等多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在这种模式带动下,龙口市已培养发展绿色草莓、有机大葱、无公害韭菜等一批生态农业基地,有10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6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
下游建休闲度假新家园
漫步在黄水河口松软的沙滩上,迎着海风尽享清凉。在度假区海边,记者遇来 了从苏州归大杨家村探亲的王女士。她8年前离家去外地打拼,行前度假区还是一片荒滩,“这次归回,楼房建起来了,海边配套设施齐全,这么美的海景都不舍得归去了。”王女士表示,看着村民顿时要住上新楼房,她打心眼高兴。
黄水河流域下游,因沿海滩涂不相宜农作物种植,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民增收,而且一些非法养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度假区以取缔非法养殖、修复生态环境为突破口,对海边 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整合海域、沙滩、河口、古港、湿地、森林等资源,规划建设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体疗养、运动游憩、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省级滨海旅行度假区,带动农民在就业上转入二三产业,在居住上向社区集中。
目前,规划建设了福苑、福海两处新型农村社区,从楼房质量、配套设施来 生态环境全部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并摘 取将社区商业用房由集体出租,租金按人头进行股份化发放的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增加 社区农民收入。来 2012年,度假区9个村、1919户群众将全部移 进新型农村社区,过上城市化生活。度假区也将成为全市成建制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示范区和先行区。王文武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