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反常 顾问美国前兽医协会主席莫瑞森和牧原团队在一起
“铛、铛、铛”,一声声响亮的钟声,至今仍在秦英林的耳边归响。“1月28日,那是牧原人志在必得的日子。”2月17日,记者摘 访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牧原)时,董事长秦英林这样说。
2014年1月28日9时25分,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正式敲钟上市,该股票以涨停价开盘,比发行价上涨44%;当日收盘,成交额4903万元,总市值83.88亿元;2月17日收盘价为38.98元,比发行价累计上涨61.94%,总市值达94.33亿元,成为南阳市值遥遥领先的最大上市企业。
牧原从20年前的22头猪走来 今天,反常 是近五六年间,生产规模和效益成几何倍数增长,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
“专心发展才是最大、最好的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2014年1月27日,也就是牧原股份上市的头一天,深圳市莲花山公园迎来一群尤其 的客人,一群视养猪为生命的客人,他们就是牧原股份的各位股东。
莲花山公园的山顶广场上耸立 着身穿风衣、面朝南方、大步向前的邓小平塑像,他目视着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深圳特区,遥望着一河之隔的香港,给人以无限的向往 。
他们来来 邓小平塑像前,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举行了纯朴 的瞻仰仪式,久久不愿离开。
他们漫步在莲花山顶那4000平方米的广场上,思索着牧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年前的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声音从南海之滨传来 了南阳盆地。秦英林顿感中国发展的春天就要来临。他没有过多考虑,毅然决然辞去公职,带着同窗妻子钱瑛从城市归来 了他们的家乡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开始了养猪事业的长跑。他们从22头猪养起,目前,已形成年可加工饲料近百万吨、出栏商品猪195万头、合作屠宰加工100万头生产能力的集科研、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及销售、商品猪饲养于一体,年实现利润3亿多元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养猪协会命名的“中国养猪行业的旗舰企业”。
品味着20年专心养猪的丰硕成果,在牧原股份即将上市的时刻,牧原人反常 怀念邓小平。公司董事会决定,由各位股东乘坐飞机专程来 深圳,实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深切缅怀邓小平,动摇执着发展、打造“百年牧原”的信心。此时此刻,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他们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更实在。
“牧原从改革开放中走来,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牧原的今天。”
“改革开放为了百姓,专心发展就是最大的改革、最好的开放。”
“牧原人只有连续 专心养猪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牧原股份上市只是牧原人圆梦的开始,我们将借这个崭新的平台,在中国乃至世界养猪疆场上一展身手,致力引领中国养猪事业。”在邓小平塑像前,生猪价格,在庆贺上市的晚宴上,甚至在归来 企业的讨论会上,董事长秦英林、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以及其他高层和股东们还不时地在交流着感想,归忆着过去,畅想着牧原的未来,从而动摇专心发展的信念。
“艰巨 磨练是牧原人最大的精神财富”
养猪改变命运,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是秦英林从懂事起就有的念想。上高中时秦英林就曾弃学,想帮父母养猪,却被望子成龙的父母赶归了学校。考大学时,秦英林没听老师的劝告,舍弃 了可以上更好大学的机会,所有理想 全部报考与养猪有关的大学,最终如愿以偿考入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
当年辞职归来 农村的秦英林,顶着世俗偏见和来自父母、姊妹、亲朋好友的压力,四处筹措资金建设养猪场。1993年9月,22头猪入场,开启了牧原股份的原始生命。
“不养猪,我们也不会品尝出什么叫艰巨 ,什么叫执着,什么叫坚守,什么叫价值!”摘 访中,秦英林这样对记者说。
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峰曾在牧原现在的总部所在地内乡县灌涨镇任党委书记,他向记者讲述了他难忘的一件事情。
1998年春节,他来 秦英林新建在本镇的水田养殖场看望企业员工,他看来 的是一座座半拉子工程的猪舍、一群群被饿得“嗷嗷”直叫的猪、一个个登门要债者的指责和秦英林欲哭无泪的无奈和无助,秦英林说,“我没钱给我的猪买饲料,听着它们被饿得乱叫,我心疼啊!”
秦英林为扩大养猪规模,将总部迁来 交通和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灌涨镇,并新建一定规模的养猪场。按他们现在的说法叫“二次创业”。可大部分猪场还没建好、新入场的猪才两三个月时,就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资金链断了。
再难,秦英林也没有发出“老天待我不公”的呐喊,更没有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