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节里
东山村,举行简短祝贺会议。
东山村村支书蒋开伦(左)为省、市、区媒体介绍村情。
养殖场,记者们费解如何让生猪更“绿色”。
胜强农场,场主余强(右)向记者展现 新技术。
记者们种下绿色菜
□唐亦锦 特约记者 王金冬 文/图
深秋时节,新雨后,喜看新村变化路。11月5日,在第14届中国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遂宁市船山区邀请来自省、市、区的40余名记者一起走进东山村,开展“走基层、访新村、宿农家、看变化”的“记者节一线摘 风活动”,用记者们的镜头亲吻船山新农村的变化,感受新农村发展带来的魅力。
唐家乡地处涪江中游,距市城区20公里,养猪网,是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遂宁市涪江流域特色产业乡镇和船山区统筹发展试点乡镇。此次摘 风活动,旨在增强新闻工作者联系基层、接触地气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总结唐家乡新农村建设效果、体会及下步发展规划,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招集“智囊决策”资源。
A
巧打“技术”牌蔬菜得丰收
“这段时间棚里种的是茄子、莴笋和海椒,莴笋刚刚上市热卖,茄子快要下市了。”在唐家乡胜强农场内,农场老板余强带记者们参观蔬菜大棚。棚里,近两米高的茄子秧长势喜人,枝头挂满了茄子。
“我们的蔬菜都是运用新技术、按照绿色蔬菜操作规范种出来的。目前,我们已经有了‘红涪牌’商标,辣椒、茄子和番茄取得了国家绿色产品证书。”唐家乡党委书记胡永光介绍,胜强农场是唐家乡今年新建的现代化农场,占地130亩,有温控钢架大棚10.8万平方米。农场以绿色精品蔬菜为支撑,是集观光摘 摘、农耕体验、蔬菜配送、科普教育一体的蔬菜生产基地,它通过摘 取电热温床、营养钵育苗、膜下滴灌等新技术,严厉按照绿色蔬菜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极大提早了蔬菜上市时间,提升了蔬菜品质。
在走访中记者发觉,作为省级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唐家乡有许多类似胜强农场的蔬菜种植大户。据费解,早在2007年,唐家乡就成立了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本地绿色蔬菜水果产业发展,打造 “涪江流域现代农业第一乡”是唐家乡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B
科学作基础生猪更“绿色”
洁净整洁的猪舍错落有致,沼气池、消毒池等现代化养猪设施应有尽有……在唐家乡高金食品丹育生态养殖基地,记者们详细的费解了生猪绿色养殖流程。
“我们摘 用的是高效率、规范化的丹麦循环经济模式和自动机械投料及自动温控系统,引进了欧洲先进的液泡粪养殖工艺进行生产……”记者们一边参观养殖基地,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
基地于2010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日处理猪排泄物200立方的沼气池1口、300立方的2口,沼气用于发电和食堂做饭,沼液用来浇灌可士可公司1500多亩柑橘和东山村、西堰村2000多亩菜地,建立“猪—沼(肥)—林(菜)”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通过沼气池发电,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为养殖业实现 “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探索了有益体会。
据费解,下一步高金公司将以无偿提供优质仔猪、饲料、兽药、防疫、技术的零风险方式,把养殖基地的适龄生猪寄养在唐家乡村民家里,让农户获益的同时也降低了生猪养殖污染,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C
夜宿农民家共话发展路
生态养殖场、现代农业基地、可士可柑橘基地、新村聚居点……记者们一一探访了唐家各方面发展情景,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