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的蝇蛆生产工厂
天元花园式养猪场
浙江日报讯 杭州灯塔养殖总场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年出栏优质商品猪40余万头,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它也是杭州市重点菜篮子基地,其每天出栏的生猪超过1000头,占杭州市场生猪日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作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灯塔不仅集约化养猪水平高,其独创的蝇蛆工厂,将猪粪便转化成优质动物蛋白饲料,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解决粪便处理难题,实现集约经营、生态养殖、可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每人每年养2000头猪
天元是灯塔下属4家养猪场中养殖规模最大的一家,占地700余亩,年出栏生猪超过20万头。
驱车来来 杭州市萧山区围垦十七工段萧山对外农业综合开发区,很远就能看来 蓝天下那一排排显眼的橘黄色屋顶的猪舍,四周河道环绕。这里远离村镇,除了蔬菜基地,就是成片的虾塘、鱼塘。同行的省畜牧局同志告诉记者,生猪价格,这样的选址,一方面是减少养殖场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隔离。
尽管来 了天元,但记者并没有近距离看来 一头猪。养殖区是养殖场内预防 最严密的区域,据介绍,生猪饲养人员平时生活在养殖区,不能随意进出。不光是记者,就是灯塔的高层治理 人员平时也很少进入养殖区,目的是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不过,通过设在办公区的中央监控系统,我们仍能清楚费解养殖场内的一举一动。
这里的生猪生活环境堪称舒畅。住的是楼房。每幢猪舍三来 四层,这样既可以增加 单位土地养殖量,又便于粪便收集。而且有水“空调”。当天室外气候高达40摄氏度,通过设在猪舍四周的水帘和送风系统,猪舍内温度能保持 在30摄氏度左右。还有“空气净化器”。安装在猪舍顶部的排气系统,能及时将猪舍内的浊气吸走。
如此大规模的养殖场,生猪饲养人员竟然只有100多名,平均每人每年要饲养2000多头生猪,这得回功于自动化饲养的威力。通过监控系统,记者看来 ,每头生猪的栏位前都有一个料槽,每个料槽上方还有一个头盔状的装置。据治理 人员介绍,这是自动喂料系统,能做来 定时定量给料,误差不差过50克。喂水也是自动的,不过不定时,生猪想饮 就有水。
这些设施投入自然不菲,但在灯塔董事长顾建国眼里,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猪才能长得好,才会收益高。”
生猪的日增重和母猪繁育率是衡量养殖场水平的重要指标。据介绍,目前国内一头母猪平均年繁育 仔猪在15头左右,天元能来 达20头;70天仔猪体重一样 在24.5公斤左右,天元平均来 达26公斤。
“不要小看了这1.5公斤的差距,按目前毛猪每公斤30元的市场价计,一头猪就相差20多元,对天元来说,一年就能增效4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仔猪养得好,生猪后期才会长得好,效益远不止这些。”顾建国说。
奇异 的“蝇蛆工厂”
摘 访中,养了30多年生猪的顾建国对如何养猪说得并不多,说得更多的还是猪场污染的处理。“这是关系来 像天元这样的大型猪场能不能办下去的头等大事。”
天元已成功研发“规模化蝇蛆养殖”和“猪粪制作燃烧棒”两项技术,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蝇蛆养殖加工基地。通过蝇蛆来处理猪粪,产出高蛋白饲料、高品质有机肥和高热值燃料棒,化害为宝,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天元的“蝇蛆工厂”总投资逾2000万元,包括2000多平方米的成蝇繁育车间、占地20多亩的养蛆大棚、8000平方米的有机肥生产车间以及1条有机肥烘干线和2条蝇蛆微波烘干线,全年可处理猪粪5万吨,生产高品质有机肥2万吨,鲜蝇蛆4500吨。
综合大楼是天元场区内最气派的建筑。而这幢大楼的二层以上绝大部分空间都是苍蝇的世界。透过环形走廊一侧的密闭玻璃窗,记者看来 ,楼层被纱帐隔成一个个小隔间,纱帐上则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这就是成蝇的繁育 车间,每个小隔间至少有几百万只苍蝇。”工作人员介绍说。
大楼底层是成套的蝇蛆烘干加工设备。而与综合楼相连的是连片的蝇蛆养殖大棚,每个大棚里都建有长方形的水泥池子。猪场里的新鲜猪粪运来 这里,成蝇繁育 车间孵化好的白色幼蛆,比芝麻还粗壮,一团团地撒在猪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