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不仅致力于生产让老百姓食 得放心的猪肉,还将当地的环境保护视为企业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创业之初,他就把保护环境纳入企业发展的计划之内,严厉控制污水排放,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秦英林先后投资近千万元,摘 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发电技术,在各个养猪场都成立了沼气发电站。目前,6个养猪场的沼气发电站每年发电628万度,节约电费508.93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牧原公司内部消耗约发电总量的五分之二,剩余的电力全部被秦英林捐给了国家社会,用来造福当地百姓。秦英林的沼气发电站还得来 了国际二氧化碳减排组织的关注,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11万吨。
2009年,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秦英林结合自己探索养殖业治污方法的体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养殖行业治理 、有效控制污染议案,针对当前养殖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做法。
依靠科技创新致富,带动乡亲共同发展
秦英林秉持科学养殖的动摇信念和梦想,坚信科学和人才是养殖事业顺利发展的机密和诀窍。1992年,秦英林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带着妻子归来 偏远的农村老家,做起了令许多人无法了解的专业“猪倌”。凭借专业化、科学化养殖方法,牧原公司进入全面、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已发展为集饲料加工、养猪生产、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集约化养猪规模居亚洲第一。因为潜心钻研科学养猪,他的企业拥有自主晓 识产权国家专利26项。如今,牧原公司下辖30多家子公司,资产超过10亿元。
发家不忘乡里人,秦英林利用自己先进的猪舍技术,无偿帮助数百家农户改建猪场,节省资金上亿元;无偿发放饲料配方和防疫程序等资料3万余套,发布疫情通报2万多份;亲自设计养猪教材方案,和县、市职业学校合作培训人才,带动家乡养殖业科学发展。他还拿出300余万元帮助数村修路、铺设水管、购置收割机;每年用数十万元改善当地的办学条件,扶持贫困大学生,还出资上百万元为贫困户、孤寡老人兴办敬老院……
履职尽责,为农民群体谋福利
“为社会尽责,为群众谋福”是秦英林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和梦想。
2002年,秦英林当选为河南省十届人大代表,他感来 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最揪心的是农民工问题,在当年的人代会上就提出了增加 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的建议,引发了代表们的强烈反响和常委会的高度关注。闭会后,河南省政府马上组织专题调研,制定出一系列改善农民工现状的有效方案。
他对自己公司的农民工也非常关怀 。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和农民工谈心,费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状态,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秦英林每年都安排业绩优秀的农民工外出旅行,逢年过节还派人来 农民工家中慰问。
秦英林非常关注农村教育问题。让农村的孩子们得来 健康成长,是秦英林心中最美好的梦想。作为人大代表,他经常进社区、入农户,进行家庭调研考察,收集民意,并先后在市、省两级人代会上提出“农村学校危房改造议案”,受来 河南省政府的器重并被摘 纳。河南省政府每年投资数亿元用于校舍危房改造。
他先后投入300万元改变家乡学校面貌。在2013年8月,秦英林还举办了“救助贫困大学生爱心接力活动之牧原专场资助仪式”,并一次性捐款127.3万元,用以帮助414名贫困大学生,筹措资金额度和资助学生数量均创该省新高。
“创造价值,奉献 社会,责任来临,勇于担当”是秦英林追求的目标。他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为人民分忧,以真情归馈社会。”
(原标题:秦英林:食品安全大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