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请求,将生猪口蹄疫等重大物疫病免疫和观测等防控费用纳入市、镇财政年度预算,每年足额落实专项经费。
东莞还将提高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目前的每头600元提高来 80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缺失 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来 800元;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给予每头80元的补助。
4、果断清理养猪“黑户”
东莞将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严格查处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行为,果断关闭未经批准的养猪场。
5、确保学生食堂价格基本平稳
东莞将摘 取定点供应储备食品、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学生食堂治理 等多种方式,确保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平稳。
6、密切观测猪肉价格
东莞据统计部门将加强和完善生猪调查制度,做好以生猪为重点的主要畜禽生产、肉品消费调查和据统计,及时发布生猪存栏和出栏数量等信息。物价部门将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加强生猪价格观测,做好价格变化预警。各有关部门将根据形势的发展,逐步扩大观测调查点覆盖范畴,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及时提出应付措施。
东莞“养猪史”
10年前
养猪业曾是东莞重要行业之一,本地猪肉不仅可以保证 东莞全市的供应,还卖来 香港市场。10年前,东莞有14家供港生猪养殖场,年供港量达20多万头,在香港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
2005年4月,东莞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四清理”工作,其中重要一项内容,就是清理养殖业污染“四清理”完结时,全市留下约10万头生猪。部分东莞养殖户舍弃 养猪,部分迁往附近东莞的惠州、博罗等地连续 养猪。
2006年
2006年开始,东莞着手认定“供莞生猪定点基地”,目标是使东莞生猪可供应量来 达800万头/年,是东莞实际年消费量的2倍。此后几年,东莞陆续认定了数批基地。
2007年
轰轰烈烈的“四清理”之后,东莞养猪涌现反弹,来 2007年年底,东莞官方称保守估量 全市约有75万头猪。
2007年12月4日,东莞市一位副市长在东莞市清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工作会议上透露,2009年起全市范畴内禁止养猪,理由是“解决畜牧业污染”、“东莞养猪不划算”,引起轩然大波。东莞市农业局、经贸局等单位纷纷出面,坚称“禁猪令”是科学决策,并称从2008年1月1日起,屠宰场只准屠宰来自于“供莞生猪定点基地”的猪。
2008年
2008年年初,受冰灾影响,湖南至广东韶关的重要交通要道一度中断,市民担忧靠外地猪能否保证 东莞生猪供应。东莞官方归应称,“禁猪”的态度没有改变。
2008年3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摘 访时表示,东莞已取消“禁猪令”。就这样,“禁猪令”悄然流产。
同年,在诸多复杂原因影响下,东莞将屠宰场所屠宰的猪100%来自“供莞生猪定点基地”的实现时间,推迟至2008年年底。
2009年
2009年3月,东莞官员称东莞屠宰场屠宰的猪已有90%来自“供莞生猪定点基地”,距离100%的目标还有一定落差。东莞将屠宰场所屠宰的猪100%来自“供莞生猪定点基地”的实现时间,再次推迟至2009年年底。
2011年
东莞供应香港的养殖场仅剩2家,且出口量急剧减少。
2011年8月25日,东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保证 生猪生产平稳物价工作方案》,本地养猪再度进入政府决策。
摘 写:南都记者陈伟华
微博举荐 | 今日微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