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散小乱养猪场的背后,是水源、空气、土壤的连环污染,是违法搭建窝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是被严重危害的群众身体健康,是以少数人获得小利而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大利。对散小乱养猪场进行全面规范整治,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
据费解,在规范整治过程中,增城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治理 办法》等划定了五大“禁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域及周边500米范畴内、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等区域及周边500米范畴内、增城范畴内的主要交通干线外缘500米范畴内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
为此,增城市按制定了“两步走”战略:对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请求在2012年12月底前基本关闭清理,停止养殖活动,拆除相关设备设施,尤其 情景的可延至2013年3月底前关闭清理。
而位于生猪禁养区外的生猪养殖场,须按增城规范生猪养殖治理 的规定,可以连续 养猪,但要对养猪场进行“升级”,在2013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规范整治,尤其 情景的可延至2013年12月底。
在为纳入整治范畴的养猪场预留了过渡时间的基础上,增城市各级政府与养猪户签订了承诺书,承诺“四不一拆除”,即在限期内不再新进猪苗、不使用塑料碎布等工业垃圾作燃料、不收集分解潲水油、不使用瘦肉精等禁药喂养,来 期限自行拆除养猪场。据费解,目前增城市已经关闭猪场134家,拆除猪场878家。
陈德雄说,规范的目的,是打造增城绿色、环保、高效的生猪养殖品牌,让市民食 上放心肉、安全肉。只有这样,增城的养猪业才能形成良性发展。
先破后立 建设绮丽城乡
据费解,对于猪场整治,此前增城也开展了不少工作。但都像“割韭菜”一样,整治完后很快复发。这次全市的整治行动有所不同,增城将在引导传统养猪业逐步 退出的同时,为养猪行业设立门槛,进一步规范生猪养殖治理 ,减少环境污染和动物疫情,营造高效、健康的生产环境。
“环保”门槛是首位的。据费解,今后增城生猪养殖场兴建前,必须托付 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判 文件,并按程序报增城市环保局审批。市环境保护局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时,要征求生猪养殖场所在地的镇政府意见。
但是,批量整治也容易引发一些问题,比如是否会推高当地猪肉价格。对此,增城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市每年的生猪需求量是58万头,在整改之后,仍能够保证自给。“整改不是不让养猪,而是让市民食 上越发优质的放心肉、安全肉。”该负责人表示。
据陈德雄介绍,增城市的整改行动也考虑来 了这一点。在破除旧的生产模式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新模式正在逐步 形成。据介绍,在一手挠 整治的同时,增城也在一手挠 建设,引进和培养一定数量的中大型现代化养猪场,鼓励 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化治理 并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生猪养殖场进驻,以提高生猪供应量和质量,排除 安全隐患,满足市场需求。
据费解,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有意向来 增城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养猪场。而增城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已开展选址工作,分别规划建设可养10万头、20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分析在明年底将投入生产。
据介绍,类似的整治活动在增城并非第一次。过去的十年中,增城关闭了遍布全市的很多水泥厂,整治关停或转型了一部分纺织服装漂染厂,并花大力气进行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对新引进的工业企业严厉请求建设工业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整治,保护好增城的山山水水,绮丽乡村、靓丽增城的美好前景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