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布鲁氏菌病 母猪感染布鲁氏菌最显然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有的在妊娠2~3周涌现流产。胎衣绒毛膜充血、出血和水肿。胎儿死亡久可见胎儿干尸化。公猪常见睾丸和附睾炎,全身发热。
3.1.7 衣原体病 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流产率40%~90%。往往在怀孕后期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有的整窝产出死胎。公猪除睾丸和附睾炎外,还见有阴茎炎或尿道炎。
3.2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和鉴定是上述几种传染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根据各种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离培育,分离出来病毒应用阳性血清作中和试验,或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进行鉴定。布鲁氏菌可作血清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来鉴定。伪狂犬病可用病猪和流产胎儿的脑组织和脊髓接种免疫,见免疫接种部位发生奇痒,不久死亡。这种方法可确诊伪狂犬病。
血清学诊断方法。以上几种传染病都可以摘 用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技术和ELLSA。ELLSA应用最广,它可以检测抗体也可以检测抗原,具有快速、特异性高、敏锐 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时快速诊断。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年逐步应用PCR和核酸探针诊断技术,这种方法越发准确、特异、敏锐 ,而且是微量的。伪狂犬病、猪粗壮病毒感染、衣原体病、布鲁氏菌病还可以应用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诊断;粗壮病毒和乙脑亦可摘 用HI。总之,以上各种诊断方法可供筛选应用,应该以特异性高、敏锐 、快速、简便为主。
4 母猪繁育 障碍疾病的防制措施
引起母猪繁育 障碍的原因较多,要减少和控制繁育 障碍的发生,不能只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原因,而忽视非传染性原因,因此防制办法应该是综合性的。现提出以下几种防制措施。
4.1 非传染性的原因应该切实排除
加强母猪和种公猪饲养治理 。根据不同时期调配饲料营养,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杜绝传染源污染猪场的环境,以及落实猪场卫生防疫措施。如果这些问题切实做好了,母猪繁育 障碍还是没有得来 控制,此时应该重点从传染病的角度进行深入调查和确诊。
4.2 传染性原因的防制
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第一 对全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如果没有注射过上述疫苗的猪群涌现某些传染病的血清阳性率高,证实该猪群已感染某些传染病,可将该猪场列为某些传染病的污染场。此时应提出针对某些传染病的综合防制措施,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应用疫苗免疫接种。
(1)伪狂犬病:目前有弱毒疫苗、弱毒灭活苗、野毒灭活苗及基因缺失苗。应用这些疫苗,可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但靠疫苗不能泯灭此病。一样 无本病的猪场应禁用疫苗。应用基因缺失苗,只能用l种缺失基因,不能接种2种不同基因缺失疫苗,因为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欧洲国家规定只能用灭活苗,严禁使用弱毒苗。我国在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建议用灭活苗为宜,安全性好。灭活苗在配种前免疫l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l次,断奶后仔猪免疫1次;弱毒苗在第l次后,间隔4~6周再免疫l次,以后每隔半年免疫l次;基因缺失苗也可按上述免疫法。
美国从1989年制定10年控制该病的扑灭计划,分5个阶段实施:①准备阶段,制定计划和工作安排。②感染猪抗体普查,对阳性猪摘 取控制和净化措施。③对感染猪的确诊和强制扑灭。将该病控制在10%以下。以上3个阶段可以使用疫苗免疫。④严密监控,在l年内不涌现新的伪狂犬病感染猪群,这阶段严禁使用疫苗。⑤建立无伪狂犬病猪群。美国和欧洲目前应用基因缺失苗,结合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根除本病。血清学鉴别方法是摘 用gE-ELISA,gC-ELISA,gC-ELISA能区别疫苗毒和野毒感染的动物。上述这些扑灭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2)猪粗壮病毒感染:对初产母猪进行免疫接种。灭活苗在配种前1~2个月免疫,免疫期可达4个月,仔猪母源抗体可不断14~24周;也可用弱毒疫苗免疫。配合猪场环境的消毒。
(3)母猪繁育 障碍与唤 吸综合症:目前有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弱毒疫苗有散毒的危险,所以只能限在疫区污染猪场使用,不能扩大使用范畴。灭活苗一样 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即配种前2个月首免,间隔l个月二免;灭活苗是很安全的,一样 在受威逼 区或轻度污染场使用。没有本病的猪场可以不用疫苗。但加强预防 措施,如严禁从外面引进猪和精液,加登血清学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