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赵亚夫要试验养殖四季种鹅,蓝涛自告奋勇,积极提出帮赵主任试验养殖600只种鹅。“赵主任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可我没有什么能归报的,我渴望 这次能帮赵主任一把,就是食 再多的苦,我也要帮他实现愿望。”蓝涛动摇地说。
赵亚夫认为,农业现代化第一 要培育现代农民,而培育现代农民不能单纯靠“新农民”,更要带动“老农民”一同走入现代化。然而,戴庄村是出了名的“三多”村,文盲多、老人多、痴呆多,务农劳力平均年龄为55.3岁,92.4%的村民为小学、初中文化。赵亚夫说,只有实现老农民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全省现代化。
戴庄村低保户张乃成妻病子呆,今年已经68岁的他,说起这几年的生活,竖起了拇指:“这几年日子轻松了不少,是赵主任带给我的。”张乃成指着房屋说,种了有机水稻后,每年能多收入1000多块钱。现在,家里的土坯墙换成了砖瓦房,刚刚粉刷了墙壁;院子里也用水泥铺平了,可以晒小麦。老张说,逢年过节,赵主任还带领 导来家里看望他,送来生活用品,现在大儿子已经结婚,自己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种好有机稻,多赚钱,为养老做好准备。”
“农村现代化中,只要有人帮他一把,条件再差的农民也能成为新型农民,都能步入现代化,成为懂市场、懂科技的新型农民!”赵亚夫始终坚信,弱势群体依然能搭上现代农业这班车,走上致富路。
记者和赵亚夫谈起他获得的无数荣誉,可他却轻描淡写地说:“都在档案里,具体不记得了。”
在赵亚夫的字典里,只有“农民”,没有“荣誉”。其实,他的荣誉早已踏踏实实地写在了田间地头,写在了农民鼓起的钱包上、小康的生活中。(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