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 母猪良好繁育 机能,可大大提高养猪生产技术指标,这是实现猪场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我在服务中发觉,许多养殖户对母猪治理 存在问题,在此,我愿和同行就此问题开展交流。
一、母猪筛选失误
1.一些猪场母猪群涌现多元化:即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生猪价格,甚至多元杂交;这样造成的问题有一是:育肥猪群,身材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毛色有白色,红色,黑红色。生长速度有快有慢、大小不匀;猪群整齐度差,没卖像,猪价上不去。二是发情不常态,该发情的不发情,发情表现不显然,配种率不高,产仔率低,三是生产效益差,全群料肉比一样 要高出0.2:1,日增重可降低100~200克/天。
2.收购行将剔除 母猪:这样的母猪多半有老龄化,生产成绩差,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不仅影响生产成绩,还有可能引入病原菌,潜在的威逼 性很大。
二、母猪饲料筛选失误
1.育肥猪饲料饲喂母猪;种猪和育肥猪的用途,营养标准及饲养治理 方法都不相同,这就决定母住猪必须使用专用饲料,以保证其常态的生长发育和繁育 性能。
2.自配营养不完全的饲料喂母猪,随着猪品种选育强度越来越大,对母猪每阶段的营养请求越来越高,反常 是哺乳母猪的饲料请求越来越高,但一些猪场大量使用本地资源,配制母猪饲料,力求饲料成本最低化,往往造成饲料营养不足,营养要素缺乏平稳 。有的甚至以粗饲料和青饲料(草)为主,不加或极少加预混料、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这对母猪的繁育 性能影响很大,有的长期消瘦、使用寿命缩短。
三、母猪饲养治理 失误
1.后备母猪:一是将其视为育肥猪,任其自由摘 食,造成母猪体膘过大,影响繁育 技能;而是将其视同基础母猪,以最差饲料饲喂之,造成母猪瘦弱,生长发育不良。
2.基本母猪:一是用配合饲料充分饲养,造成营养过剩,母猪肥胖;二是过分限饲,造成营养不足,母猪瘦弱。
3.猪舍环境卫生差:母猪易患皮肤病等,由于全身污水,很容易通过奶水,体表将病原传递给仔猪;也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递给公猪。
4.母猪剔除 不及时:有的年龄较大,产仔显然减少;有的长期不发情,频繁配种不孕:有的生殖道炎症,久治不孕等等仍连续 饲养,不及时剔除 。我曾发觉,有的猪场母猪一年左右未产一胎,仍在饲养着。母猪作为一种生产机器而不能常态生产,势必造成总体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益下行。
5.母猪群体结构不合理:常态的母猪结构应该是第一胎和多胎比例较少,第2—7胎所占比例较大,一样 可达70%以上。才能有较好的繁育 指标。再则,母猪数量应与公猪成比例,一样 为25:1;不致于产生公猪使用过频过低,影响繁育 成效。
三. 不器重防疫工作
许多猪场很少器重母猪的防疫工作,对母猪繁育 影响危害大的几种病,如伪狂犬病、粗壮病毒病、乙型脑炎、猪瘟、布氏杆菌及链球菌病基本上没开展免疫工作,更不用说建立健全防疫观测制度。
四. 提高母猪繁育 性能的措施
1.根据当地疫情及引种场防疫情景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如每周消毒一次;平时保持 清洁卫生;针对性地开展猪瘟,伪狂犬、粗壮病毒、乙脑、链球菌等病免疫。
2.规范饲养治理 技术
(1)饲料给予方法:断奶后母猪除前二日减料外,至配种前增加 饲料量至3.5公斤左右,尽快复膘。妊娠初、中期日喂量在2.5公斤;妊娠后期增加 饲喂量1公斤;泌乳期前5日适当减料外,日投料5公斤左右。常年保证供应青绿饲料。
(2)保持 母猪常态体况:防止母猪肥膘或过瘦。在哺乳阶段,母猪体重减少(产后体重至断奶时体重)控制在10公斤左右。
(3)后备母猪治理 :体重120公斤左右,月龄7—8月龄,第二至第三个发情周期配种。实行群饲,日喂量2.5公斤;100公斤后限饲,避免形成余外 脂肪,给予适当运动场所。
(4)提高母猪年产窝数:一是母猪适时断奶,二是缩短母猪发情配种间隔天数。对分娩哺乳期母猪治理 重点是必须将母猪体重差控制在15公斤以内,这样母猪体力消耗不大,利于断奶后尽快发情;断奶至配种期间的治理 重点是利用公猪效应等多种手段刺激母猪发情,即将公驱逐至配种舍利用公猪叫声,异性气味来来 达此目的。此外配种舍应注意防寒保暖,良好的光照,群饲,可促进母猪发情,增加 排卵数。配种后的治理 重点是刚配种后饲料的给量要限制,配种半月和45天左右进行二次受胎检查,尽早发觉母猪是否受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