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来 社会的关注,准确把握当前畜禽养殖过程中兽药的实际使用情景,对加强监管、控制兽药残留、保证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准确把握 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第一手数据,笔者近来曾对多家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生猪养殖场、蛋鸡(肉鸡)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并与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畜禽养殖户进行了座谈。
畜禽养殖普遍滥用抗菌药物的说法言过其实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是不可避免的,但养殖场(户)在饲养过程中不会随意添加抗菌药物,否则无疑会增加 饲养成本。从调查情景来看,一头商品猪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0元左右,这与当前生猪出栏价每头1500元(200斤~220斤)运算 ,抗菌药物的使用成本仅占不来 1%。一只商品蛋鸡一个饲养周期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5元,与其创造的150元(16公斤鸡蛋和老鸡剔除 )的产值相比,抗菌药物的使用成本仅占1%,而肉鸡由于饲养周期短、抗病力差,抗菌药物使用成本相对高一些。畜禽养殖过程中除季节变换及转群过程中添加些抗菌药物或中草药,常年或超量使用抗菌药物的养殖场(户)极少。从生产、经营、养殖企业的调查中发觉,疫苗、中药、微生态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占了较大比重,而抗菌药物仅占防病成本的1/3。
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平决定用药量
笔者调查发觉,养殖过程中用药情景与诸多原因有关。
养殖理念大型规模养殖场都能树立动物疫病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在防疫问题上不惜重金,做来 应免尽免,同时高度器重消毒及日常保健工作。有的养殖场会在换季时使用抗菌药物或中成药,以预防疫病感染。而散养户除使用国家强制免疫的免费疫苗外,其他疫苗费用投入较少。
养殖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先进、通风透光条件好、注重防疫消毒的养殖场相对发病较少,用药也少。
养殖环境养殖密集地区,动物疫病暴发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预防药物使用量也稍高。养殖氛围决定了用药水平,有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专业技术力量不强,其防疫、用药都是随大户“跟风走”,过量用药的很多是一些没有养殖体会的“新手”。
低水平诊疗服务是过量用药的主因
当前提供给 殖诊疗服务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人员组成。
规模养殖场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体会丰富,用药较为规范。
乡村兽医为小规模饲养户及散养户提供诊疗和药物服务,其中一部分人员由于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正确诊断动物疫病,不能对症治疗,一种药物使用两天没成效马上换另一种进行治疗,一头猪的诊治费从10多元来 几十元不等,可能存在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情景。
兽药销售人员有些兽药经营企业常年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提供用药及治疗方案,由于利益驱动,他们有时会请求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定期添加某些药物用于预防动物疫病。有些兽药生产企业技术人员也定期来 养殖户中走访,提供用药及诊疗服务,这类养殖场有可能存在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不规范的投入品生产经营秩序是过量用药的重要推手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生产经营秩序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一是无证饲料生产企业。有些规模较小的饲料厂未取得生产许可证,在生产自配料时也常代加工或无证生产配合料,常会根据养殖户的需求添加抗菌药物、违禁药物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二是无证兽药经营人员。没有经营门面,不提供销售凭证,直接把药品送来 养殖场(户),很多低价假劣兽药、原料药和禁用药通过该渠道进入养殖环节。三是投入品质量。目前,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质量良莠不齐,普通养殖户难以甄别,养殖户普遍形成“兽药不如人药质量好”的观念,从而导致部分人药兽用。同时,养殖户使用不合格的兽药,降低了疗效,增加 了使用剂量和数量,缓缓形成了超量使用兽药的习惯。
减少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措施
规范用药通过开展养殖户系统
培训工程,大力普及科学养殖新技术,推广无公害、绿色养殖生产模式,灌输畜禽养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不用药”的理念。通过推广功能性添加剂、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使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等措施,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全社会应当提升畜禽养殖行业的社会地位,加大药物残留及耐药性对动物与人潜在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培养健康的畜产品消费观念,营造畜牧业生产生态、科学、绿色、环保、优质、高效、可不断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