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仪,男,1925 年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著名动物营养学家。1948 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1948—1952 年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动物营养学,并被聘为外国人反常 研究员。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翌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专家顾问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总局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会长、《中国动物营养学报》主编及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学会、协会的顾问等。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六五”、“七五”期间,组织全国同行承担有关饲料与动物营养科学领域的国家、省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攻关项目多项,《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等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约20 项(主持15 项),1998 年获中华科教基金尤其 奉献奖。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他始终保持严谨、精准的工作信条,对农业科研事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为我国动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及饲料工业的兴盛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彰显出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崇高学者风范。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铺路人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子仪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每当提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子仪,人们的佩服 之情都会油然而生。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应召回国 人生无悔之起步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张子仪1948—1952 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研究生院攻读反刍动物营养学。当时日本滋贺县武奈岳南麓涌现的耕牛“异嗜厌食症”,一度被误诊为“氟中毒”。张子仪通过微量元素钴对瘤胃微生物放线菌的消长规律估量 之后,排除了“氟中毒”说,认定该病可能是由于缺乏钴而引起的恶性贫血症。他深入农户,与当地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获悉有耕牛相继发病,他及时配制钴剂,奔赴现场诊救,使大批耕牛康复,受来 校方及当地政府的表彰。反刍动物的钴缺乏症在20 世纪50 年代的国际动物营养学界尚属前沿性课题,在日本是继澳大利亚和美国夏威夷等地之后的新病例,是颇具“挑衅性”的科研项目。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在祖国建设的召唤下,他克服种种障碍,历时一年,于1952 年8 月终于取道香港归国。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多年后他归忆说:“从个人得失出发,即使连续 留在国外,不过凭添个‘博士’头衔,社会地位、个人生活条件会好一点,但不可能有更大作为”。是祖国的召唤使他决定重新设计自我,报效祖国,“以慰或冤死敌狱或捐躯疆场的千百万同龄人在天之灵,此乃人生无悔之起步”。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上下求索 坚守住学者准则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来 改革开放前的30 年间,全国范畴内饲料资源紧缺,而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则长期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多难、政治运动多次、泡沫科学成果此起彼伏的历史时期。张子仪始终恪守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准则,探索科技兴牧之道。他蹲点跑面,奔波于晋、鲁、豫之间,主持推广收成 后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解决了部分农区冬春耕牛青黄不接时的饲草问题。1954—1955 年,在各种媒体大量宣传用砻糠(稻壳)喂猪成效好的社会背景下,他接受农业部和粮食部下达的任务,领导工作组在媒体报导“砻糠喂猪成效最好”的浙江某县农场现场进行了严厉的饲养试验,并经过京、浙两地农科所协作进行了为期2 年的各种消化和饲养试验,证实:“用稻壳喂猪不仅无饲用价值,而且成本高,喂得愈多,长得愈慢。”但事态并未因此次验证而被控制,张子仪反而经历了被控告、诬陷的磨难,后经农、粮两口组成的工作组内查外调之后,澄清事实,才幸免于难。砻糠喂猪问题由于种种历史因素,一直来 70 年代后期才由政府明文禁止,浪费人力、物力、电力,损耗机械长达20 年之久。Ht2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