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区信用合作联社
陕西省杨凌区信用合作联社拥有“五社一部”,现有职工170名,信贷服务全区“三乡二镇”,19180户81800多农民。至今年九月底拥有各项存款2.71亿元,各项贷款1.9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70.86%熎渲信┗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余额为4683万元,存贷比70.8%。
今年1-9月份,全联社共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220万元,占各项贷款投放总额的64.2%,占全区各家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入的93.6%,其中累放农户小额信贷1228万元,占农贷投放总额的43.9%,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88元。
近年来,杨凌区联社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贷和创建信用村工作,通过信贷服务“三农”,支持农民发展畜牧养殖业、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生产,支农工作迈出可喜的步伐。联社开展的现场放贷活动,曾被陕西省电视台做过采访和报道,同时也受到省、市联社的通报表扬,咸阳市联社也在此召开过农贷发放经验交流会。
信贷支农:
农户和联社的“双赢”
杨凌区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张振德告诉记者,自2001年来,区联社开展了以创建信用村为龙头的信用工程活动,通过信贷服务“三农”,特别是大力推进农户信用贷款工作,促使农民和信用社取得“双赢”的效果。
一是农民得到实惠。发放农户贷款,使区信用社70%以上的信用社贷款都用在了农民急需的生产项目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一般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使890户农业贫困户脱贫致富,3880户富上加富,2003年底全区农民人均收入2843元,人均增收120元,增幅居全省前列。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户春耕生产、三夏生产和发展种养业、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等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突出了农户种养业、设施农业和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据统计,信贷共支持农民繁育小麦、玉米良种18000亩,向社会提供良种1000多万公斤,直接增收2000余万元;修建节水灌溉工程,改造低产田2880亩;建成畜牧小区16处,购买奶牛、肉牛11000多头,奶山羊4860只,蛋鸡25500只;新建和改造日光温室大棚、中棚3060座,发展苗木花卉330亩,扩建名优杂果园1460亩,有力促进了杨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工作。
三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信用村、信用户得到信用社的贷款支持后,未被确定为信用村的村干部也纷纷要求信用社为他们村评定,未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户,想法设法清偿陈欠贷款争取得到信用社的认可和贷款支持。个别赖债户在舆论的压力下,也主动到信用社归还了贷款。
四是加快自身业务的发展,提高贷款透明度,杜绝了各类违章违规贷款的发生。今年1-9月份新增储蓄2556万元,同比多增146万元,新扩股金337万元,同比多增165万元,完成了市联社分配计划任务的101.4%和102%,收息832万元,同比多增23万元,养猪网,完成计划任务81%,清收不良贷款754万元,其中逾期212万元,呆滞、呆账542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119%和116%,五社一部经营社社盈余。截至九月底,盈余307万元,同比增盈160.3万元,连续两年盈余均创建社历史最高记录,获得了陕西省联社的突出贡献奖。
创新支农:
“以农为本”的服务机制
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工作中,杨凌区联社进一步明确“三农”服务方向和支农目标,坚定职工支农信心和决心,更好服务于“三农”。
一是根据地方农业发展纲要、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规划等,研究制定全联社支农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本着方便农民、服务农业生产的原则,修订完善了《杨陵区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大额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和《信用村创建工作实施细则》等,极大促进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信用村创建工作进程,促使支农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是简化农业贷款手续。区联社对小额农贷只签贷款申请和合同即可发放,并全部实行信用证发放,实施“等级管理,分级定额,随用随贷,限额控制,次数不限,周转使用”的原则。对农户信用贷款按照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级别实施不同额度信用方式发放;对从事产业发展,扩大养殖、设施农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户,且具备一定经验的,联社还统一采取五户联保形式,给优秀户扩大贷款。农户凭贷款证、身份证、股金证和贷款申请,由信用社直接审批发放,不再上报联社,而且凭贷款证在核定限额内可一次或多次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既减少农户在路途上奔波耗费时间,又省略了信贷员、社主任和审贷小组层层审批的繁琐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