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粪味也越来越浓,河水也不复往昔清亮 。“养猪有污染,市场风险也大,不是长久之计。”精明的张利群有了转产的想法,并租了几亩地开始种植大棚蔬菜。今年,她将违建猪舍一拆,便全身心扑在大棚上。
张利群敢于大胆创业,因为有一个“后援团”。“农民想转业,我们推一把。”陈新华说,村里为张利群流转了70多亩土地,并帮她注册成立了新丰镇第一个家庭农场。
“我是董事长,老公是总经理,我挠 生产,他管销售。”张利群打趣说,今年农场凭借农产品的好品质,成为两个食堂和配菜中心的供货商,一年毛收入起码有三四十万元。
拆了猪棚建大棚,想搞效益农业的养猪户不少。为此,南湖区力推“万元千斤”模式,“通过水旱轮作、大棚种植,1亩地年产出效益达1万元以上,产粮1000斤以上。”朱银洲说,他们已发放5000多册技术手册,推广“大棚生姜—水稻”、“大棚西甘瓜—水稻”等15种生态高效农业,每本手册上都附有典型农户及技术专家的联系方式。
辅导农民转产转业不只是纸上谈兵。今年以来,新丰镇成人技术学校开出了多期大棚种植技术培训班,场场爆满。此外,大桥镇、余新镇、凤桥镇、七星镇等地的成人技术学校也纷纷推出果树种植、家政服务等培训班,以确保每户渴望 转产转业的养猪户都可获得免费培训。
晚7时,走进栖凰埭村村委会活动室,但见80多名养猪户正在参加中式面点培训。揉面、做包子、蒸包子……面点师傅手把手传授,养了10多年猪的高丽珍学得分外认真。“培训班办来 家门口,方便我们来学技术。”她说,面点技术挺适合自己,准备明年开一家早点店。
养猪户的每个转产转业心愿,都会被聆听。在竹林村村委会办事大厅的墙上,张贴着一张转产转业调查汇总表。沈小妹,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水果种植;曹才根,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水产养殖;陈福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全村906户养猪户的转产趋势都被一一标注清楚,并依此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
“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养猪户转产转业的成功率。”南湖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说,经调查摸底,禁养区共有养猪户5475户,生猪养殖人员7376人,劳动年龄段内的有5160人,截至7月底,已就业的有3554人,其中未就业的人员中渴望 连续 从事一产的有1093人,渴望 在二三产就业或创业的有513人。
养猪户想进企业上班,也不成问题。在新丰镇,每个星期都会举办一次主要针对养猪户就业的招聘会,累计提供760余个岗位,企业录用270多人。据据统计,南湖区193家企业推出了2845个工作岗位,通过区、镇、村三级劳动保证 信息平台发布,供给 猪户挑选就业。“招聘会办来 家门口,真方便。”永丰村的养猪户王建强已成了上班族,每个月可以领来 2000多元工资。
减量提质任重道远
引导龙头企业走品牌之路,同时探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带动周边猪农致富
一间养有220头肉猪的屋子,一定臭不可闻吗?答案是,不一定。
嘉兴敦好牧业公司就做来 了。走进这家位于南湖区余新镇明星村的农业企业,我们跟随总经理陈晓栋走进生态养殖区的猪舍,进门处的一台水帘空调,透来一阵凉意,却几乎闻不来 猪粪味。
“机密就在猪舍的构造上,我们摘 用了美国的养猪技术。”陈晓栋说明说,他们引进了美国一家公司的水泡粪治污技术和生物发酵床治污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让猪住在二楼,其粪便通过楼板缝隙渗下,招集后进行生物发酵,再进入污水处理池,最终变成有机肥及沼液肥,实现零排放。
眼下,敦好公司已建了16幢这样的生态猪舍,存栏4000头。喂食有自动投料机,也不用清理猪粪,4000头猪仅需一名治理 员,着实让人奇特 。
更值得一提的是,敦好公司配置了农业生态种植区,猪粪变成的有机肥用在种植绿芦笋等瓜果蔬菜上,而芦笋老茎叶又可变成喂养生猪的青饲料,一条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链被打通。“我的污水处理设施每天可以处理150吨沼液,可还田2000余亩。”陈晓栋说,该循环项目也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我省首个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