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网讯:
我国大豆成本居高不下,大豆加工厂为降低缺失 ,对豆粕的挺价意愿分外强烈。因此,国内豆粕市场连续走强。
一、美国农业部报告2014/2015年度大豆收成 面积和产量预期均来 达了创纪录的水平
北京时间5月10日凌晨,美国农业部公开了5月供需报告,首次对2014/2015年度作物供需状况做出了预估,报告显示,2014/2015年度美豆收成 面积和产量均来 达了创纪录的水平,期末库存也较本年度大幅提高。其中,美豆播种面积预估8150万英亩,高于2013/2014年度的7650万英亩;产量预估为9893万吨,高于2013/2014年度8951万吨;期末库存3.3亿蒲式耳,高于2013/2014年度的1.3亿蒲式耳。报告对新作合约影响偏空。
豆粕相关研究报告
2014-2018年中国豆粕行业市场供需调查估量 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2014年4月 2014-2018年中国低温豆粕行业市场形势估量 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2014年4月 2014-2018年中国豆粕行业市场供需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咨询报告 2014年3月 2014-2018年中国豆粕行业市场调研估量 及发展咨询报告 2014年3月
2014-2018年版豆粕项目商业计划书 2014年3月 2014-2018年豆粕行业国内外市场发展猜测 及投资比较估量 报告 2014年3月 2014-2018年版豆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1月 2014-2018年中国饲料级豆粕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纯利估量 报告 2014年1月
2013-2018年中国低温豆粕行业竞争估量 及未来前景咨询报告 2013年12月 2013-2018年中国饲料级豆粕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2013年12月 2013-2018年中国饲料级豆粕行业竞争格局与零售渠道战略优化研究 2013年11月 2013年版中国豆粕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 2013年10月
美国陈豆数据调整中性偏多。出口量再次上调2000万蒲式耳,压榨量上调1000万蒲式耳。为了避免已偏低的库存量连续 下滑,美豆进口量再次上调2500万蒲式耳,生猪价格,由此使得美国陈豆年终库存量下调500万蒲式耳,降来 1.3亿蒲式耳,与市场预期一致。未来几个月需要关注美国由南美进口大豆的情景。进口量增加 的话,将缓解美豆供应紧张的局面。
南美方面,巴西大豆产量上调30万吨,阿根廷产量下调40万吨,南美产量炒作也基本完结。2014/2015年度美豆单产首次猜测 值为创纪录的45.2蒲式耳/英亩,年比增加 1.9蒲式耳/英亩。产量将来 达创纪录的36.35亿蒲式耳,年比增加 10.5%。出口量上调2500万蒲式耳,压榨量上调2000万蒲式耳,但进口量下调1000万蒲式耳,年终库存量增加 2亿蒲式耳,来 达3.3亿蒲式耳,年比增幅在150%以上,这将是8年来的最高水平。库存消费比由本年度的4%大幅提高至9.6%。南美新豆产量预期也将再创纪录。
中国进口量上调300万吨,来 达创纪录的7200万吨。全球年终库存量年比增加 12.8%。目前来看,美国及全球新豆供应量大幅增加 将连续 抑制远月合约价格。
2013/2014年度,全球大豆压榨量分析23442万吨,显然高于往年。其中,全球最大的豆油出口国阿根廷压榨和出口增幅最为显著。油世界分析阿根廷2014年3—8月大豆压榨量2120万吨,2013年同期为2049万吨,2012年同期为1878万吨。巴西4月出口了800万吨大豆,为7年最高出口量。
二、大豆抛储价格和成交率均高于市场前期预期
5月13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国家暂时储备 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这批大豆为2010年收储的大豆,共计30万吨,实际成交276168吨,总成交率92.05%,成交均价4322元/吨。其中,内蒙古储存大豆计划销售72522吨,实际成交48675吨,成交率67.12%,成交均价4078元/吨;吉林储存大豆计划销售27381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4069元/吨;黑龙江储存大豆计划销售200113吨,几乎全部成交,均价4415元/吨。
本次拍卖成交价格和成交率均高于市场前期预期,显然好于2013年8月—10月的53.83%的平均成交率。这解释市场对国产大豆的需求还是不错的。
三、大豆加工产业普遍亏损,棕榈油国内外价格倒挂,成本支撑强
日前,益海嘉里集团董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涂长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大豆加工产业涌现全行业亏损,今年大豆压榨行业压榨进口大豆每吨普遍亏损400-500元。
目前棕榈油国内外价格倒挂,进口商亏损增大,银行业为避免风险,开始收紧信用证融资,这将导致棕榈油进口量趋于下行。据海关据统计,3月我国进口棕榈油35.5万吨,为近5个月来最低水平。港口棕榈油库存则有所减少,据据统计,目前我国港口库存为12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48万吨大幅下行。
四、豆粕需求渐涨,豆油处于消费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