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年,副猪嗜血杆菌在猪场中发生得越来越多,而广大的养猪人们从最初区分不了副猪嗜血杆菌同链球菌的区别,来 现在的逐步费解。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体,为革兰氐阴性短小杆菌,形状多变,可见荚膜,是一种条件性、依托 性的致病细菌,广泛存在于猪的上唤 吸道中。该菌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4、5、13型最为常见。l、5、10、l2、13、14型毒力最强;2、4、8、15型为中等毒力,患猪死亡率低,但涌现败血症状,生长迟缓、停滞;3、6、7 9 1 1型猪感染后没有显然临床症状。主要危害4~8周龄的断奶仔猪,也可感染l0日龄左右仔猪和4月龄的生长育成猪。近年来猪场普遍存在猪繁育 与唤 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猪群免疫功能下行,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显然上升。来自中国养猪网powerpigs.net。当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与病毒及其它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时,患猪死亡率升高,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缺失 。现将华南地区某大型猪场副猪嗜血杆菌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情景做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1发病情景
2008年10月中旬,华南某大型猪场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不断发生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跛行、消瘦、被毛粗乱、咳嗽、唤 吸困难、皮肤发红或惨白、厌食、嗜睡、神经症状、下痢为主要特点 的疫情。哺乳仔猪发病率达24%,发病猪病死率高达59%;保育仔猪发病率达21%,发病猪病死率高达42%,发病猪剔除 率高达27%。猪场摘 取常规药物治疗,成效不显然。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经实验室检测,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与多病原的混合感染,摘 取综合防控措施后,控制了疫情。
2临床症状
猪只发病快,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眼睑水肿、眼角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至40.5℃~42.5℃,部分腕关节和跗关节显然肿胀、跛行,呈腹式唤 吸、咳嗽、部分涌现唤 吸困难,喜卧、不愿站立,行走缓慢或呈犬坐姿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猪耳梢发绀,四肢及腹部皮肤发红,下痢、皮肤惨白、贫血,尿色加深;可视黏膜发绀,随之死亡,临死前病猪共济失调,角弓反张,部分涌现转圈、四肢呈划水状等神经症状,也有部分患猪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3剖检病变
病理变化以全身多发性浆膜炎为特点。大量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覆盖在腹膜和胸膜上,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绒毛心’,)、关节炎(特别是跗关节和腕关节),部分可见脑膜炎,以心包炎、胸膜肺炎的发生率最高;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液和关节液均增多,积液呈淡黄色,有的呈胶冻状;肺脏覆盖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部分肺心叶、尖叶、中间叶的腹面有肉样变或虾肉样实变,肺淤血、间质增宽,呈暗红色大理石样外观,气肿、水肿,充血、出血,部分呈肝变,小部分肺脏甚至涌现脓肿坏死等病变,肺与胸膜粘连,肺叶切面有红色液体渗出,部分肺惨白萎缩;腹腔脏器与腹膜粘连;部分病死猪肝脏肿大易脆,胆囊肿大;脾脏肿大,边缘有小锯齿状突起;肾脏肿大出血,或有白色坏死灶,。肾皮质出血,肾乳头有出血点:膀胱充血,黏膜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尿液潴留;胃无内容物,胃底充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常 是腹股沟、肠系膜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较显然,切面潮湿 ,充血、出血或呈灰白色,扁桃体充血。
4实验室诊断
4.1样品摘 集
无菌摘 集发病猪的肺组织、心、肝、心包液、胸腔积液、关节液、全血、脾、淋巴等样品。
4.2病原检测
(1)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摘 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RT—PCR检测。猪蓝耳病病毒另外摘 用基于血清学试验的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测定法、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检测。
(2)猪瘟病毒摘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3)细菌、支原体分别摘 用鲜血琼脂和巧克力平皿、液体培育基培育,分离来 细菌用生化试验鉴定。
(4)弓形体、附红细胞体分别摘 用脾触片和血涂片进行检测。
(5)饲料霉菌毒素摘 用ELISA检测,主要检测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酸3种毒素。
结合该场发病情景、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与其它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病毒为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细菌主要为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巴氏杆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严重超标。
4.3药敏试验
对从猪场分离的3株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巴氏杆菌)和猪肺炎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