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国的蛋禽养殖市场进入季节性的衰减期,而鸡蛋价格的不断下行影响了养殖效益也是扩大蛋禽养殖衰减幅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东北及西北和华北北部由于气候下行幅度更大,气候更低,养殖成本更高,因此蛋禽存栏量及饲料需求量的环比表现也在这些地区的下行幅度越发显然。南方地区虽然也涌现了下行,但下行幅度显然偏低。
11月的肉禽养殖是表现最好的品种,基本上是唯独环比增长的品种。一方面经过前10个月的调整之后,全国的肉禽存栏已经显然减少;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数月的亏损之后,肉禽养殖户已经把下年度1月份的春节消费作为唯独的“救命稻草”,因此,11月份的肉禽补栏形势有所改善,总体上华东及华中北部、华北市场存栏及出栏量均要大于南方市场,与生猪养殖市场趋同的一点是,11月份全国存栏中大鸡比重显然下行,新补栏雏鸡所占比例上升。同时,在华东及华北地区,沉静了8个多月的肉鸭养殖市场上也已经有了一些起色,本月为肉禽养殖及饲料市场奉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我们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近几个月以来,准确的表述是自奥运会之后来 目前为主,北方肉鸡养殖相对集中的山东及华北市场上,由于奥运会前后交通运输等诸多原因导致企业赌奥运消费的“押宝”行为失败,导致该地区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的肉鸡库存积压量一直处于戒备 线以上,为了保证春节期间消费市场的产品供应,11月份企业不得不忍痛处理之前大量积压的产品,同时大幅压低目前依旧供应充足的毛鸡收购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影响上述地区的区域性市场行情及后期补栏的重要原因。
水产养殖市场上,区域性特点 越发显然,北方市场的黑龙江和内蒙古,生猪行情,以及甜肃、青海、宁夏、新疆早在10月末就基本完结,饲料需求和生产已经“回零”。而北方市场的其他省份在11月份的养殖量也呈大幅下行态势,但养殖和饲料需求在11月份依旧零星存在,分析在月末将完全完结。
反刍动物养殖方面,在常态年份的11月份,反刍动物养殖的饲料投喂量呈下行方向,这是肉兔及奶牛等反刍动物养殖进入季节性淡季的常态现象。但由于以奶牛养殖为主的反刍动物养殖在本年度9月份受来 “三鹿奶粉”事件的不良影响之后,在上月下旬开始逐步恢复,本月连续 处在低速恢复的进程当中。三鹿集团除本部外的企业在本月已经陆续投产,对液原奶的需求开始逐步增加 ,这对冬季产奶量下行的原奶生产即奶牛养殖市场而言是一大利好。因此,11月份北方市场除西北及东北的黑龙江、华北内蒙古等省份外,其余地区的反刍动物饲料需求都涌现环比增长,饲料产量的环比变化比例,总体上依旧以之前的华北及大型奶企相对集中的华东华中等“震中”为中心,“震中”邻近区域反刍饲料环比增长幅度越大,离“震中”越远的地区则环比增长幅度越小,基本与常态年份的状况相似。
二,饲料生产及消费市场:
11月,中国饲料总产量在水产料及蛋禽料季节性下行的“挈 累”下,总量呈环比下行态势,总体方向上与常态年份一致。综合看全国的形势:生猪料环比下行1.84%、蛋禽料环比下行8.22%、肉禽料增长3.14%、水产料环比下行43.67%、反刍料环比下行0.29%/其他动物饲料增长0.52%,全国饲料总产量总体环比下行7.59%。总量的变化略大于常态年份的变化幅度,其中浓缩料较大数量的使用是本月各品种饲料产量相比往年和往月涌现较大变化的重要原因。
11月,各地成品饲料价格连续 涌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这是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归调的结果,总体上以浓缩料的下调幅度最大,这是由于蛋白类饲料原料价格震荡较大的因素。同时浓缩料价格的下行、以及养殖效益的大幅萎缩、玉米价格的逐步归调,都推动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在本月大量投喂浓缩料,其中,北方的玉米主产区相对更为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