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猪肉生产
美国猪肉生产主要靠内需推动,2005年产量为939.2万吨,比2000年提高了9.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估量 美国每天的屠宰能力为42.35万头,其中90%由大型屠宰企业完成。十家领先屠宰企业每家每天屠宰1万头以上,其中 Smithfield食品公司在美国每天的屠宰能力将近11万头。
在出口贸易的连续带动下,美国在2005年出口了120万吨猪肉,比2000年提高了100%。日本一直都是美国猪肉最大的出口对象(占美国猪肉出口总量的45%),接下来依次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当下的美元贬值对美国的出口有利,再加上巴西由于口蹄疫的因素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这些都促进了美国猪肉的出口。美国生猪屠宰量的增加 也带动了加拿大对美国的生猪出口。
Greenwood的经济估量 (2006)显示,2012年养猪生产盈亏平稳 成本将会和现在差不多。然而,粮食生产乙醇会造成饲料价格上涨,老旧猪舍的更新也会需要新的资本投入。这样的话,养猪生产治理 必须进一步提高才能坚持现在的生产成本。美国养猪业的机会包括占据全球蛋白质市场。来 2012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有潜力将出口比例提高来 25%(Greenwood,2006)。
美国养猪业面临的主要挑衅包括动物福利(由食品公司向下推行,直来 基层养猪生产者)、粮食生产乙醇造成饲料涨价、人工短缺,以及环境/政治问题。最紧迫的是食品安全和可追溯项目,特别是涉及猪肉出口方面(Greenwood,2006)。需要开发信息系统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还需要新的技术来降低人工成本。 PIC,一家跨国种猪公司,2005年针对世界养猪成本、饲料成本和生猪价格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每公斤活猪生产成本低于1美元的主要猪肉生产国,按照生产成本从低来 高罗列,依次为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智利和泰国(PIC,2006)。
加拿大的猪肉生产
加拿大的情景与美国不同。因为政策的转变,加上人口增长缓慢,加拿大的养猪生产是以出口为导向的(Haley,2005)。加拿大渴望 少出口谷物,多出口猪肉。自从1996年以来,加拿大已经瞄准国际出口市场,发展起自己的养猪业。产量已从1980 年的100万吨左右提高来 现在的大约200万吨。2005年加拿大养猪业突破了出口记录,来 达102.9万吨,价值28.4亿加元。目前,加拿大养猪生产 50%以上用于出口,相比之下,美国的出口比例仅为12.9%(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加拿大的养猪业正好与美国的养猪业互补。事实上,加拿大近年来每年出口的850万头生猪(约70%为生长猪)当中,大部分都是销往美国,占据了美国进口生猪的主要份额。与十年前相比,出口量提高了至少八倍。有一项竞争性研究显示,加拿大在繁育方面有优势,而美国则在肥育和屠宰加工方面有优势(Haley,2005)。
过去几年对美国的出口量下行,加拿大成功地开创 了新的出口市场,实现了猪肉出口多样化。现在,对美国的出口只占加拿大猪肉出口总量的40%(Haley,2005)。排在美国之后,加拿大的第二大猪肉出口国是日本。2005年,加拿大对日本的猪肉出口量达26.6万吨,价值10.1亿加元。加拿大是日本的第三大普通猪肉(冰鲜猪肉和深冻猪肉)进口国(占22%市场份额,第一大是美国,30%,第二大是丹麦,29%)。在深加工猪肉与猪肉制品方面,加拿大是日本的第二大进口国(占27%市场份额),仅次于占48%的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加拿大明显也是美国养猪业的一个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