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应付“猪周期”,促进全县养猪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县物价局近期组织价格成本调查和观测人员,深入柏祥、中洲、筻口等乡镇10个农调户(大规模户1个、中规模户3个、小规模户6个),县城定点屠宰场以及县畜牧、据统计等部门,对全县今年上半年生猪发展和养殖成本收益等情景进行了调研。情景掩饰,生猪存栏、出栏头数及平均重量增加 ,养殖成本刚性上升,收购价格不断走低,养殖亏损同比翻番。
一、情景综述
(一)存栏、出栏头数及平均重量增加
今年6月底,全县生猪存栏81.02万头,比去年12月底存栏80.62万头、去年6月底存栏80。86万头,分别增幅为0.5%和0.2%。今年1—6月,全县共出栏生猪75.26万头,比去年同期出栏73万头,增幅为3.1﹪。所调查的9个中、小规模户:6月底存栏1117头,同比存栏610头,增幅为83%;今年1——6月该9户共出栏510头,同比出栏360头,增幅为41.7﹪。一个大规模户:6月底存栏9878头,同比存栏9905头,减幅为0.3%;今年1——6月出栏9920头,同比出栏9835头,增幅为0.9﹪。今年受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部分猪贩和屠宰商纷纷提高了收购门槛,不仅挑品质好的收,还对低于110公斤,甚至对低于125公斤的猪都不收,使肥猪出栏重量平均增加 4.3﹪。
(二)养殖成本刚性上升
此次调查的三种类型养殖户:小规模平均每头总成本1897.27元,比去年同期1816.91元,上升了80.36元,升幅4.4﹪;中规模平均每头总成本1861.24元,比去年同期1742.77元,上升了118.47元,升幅6.8﹪;大规模平均每头总成本1711.39元,比去年同期1626元,上升了85.39元,升幅5.3﹪。造成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饲料的主要成份玉米、豆粕价格上涨,以及部份饲料价格上涨。现玉米2800元/吨、豆粕4000元/吨,比去年同期玉米2700元/吨,豆粕3850元/吨,分别上涨了3.7﹪、3.9﹪。“洪育”饲料3500元/吨,比去年同期3300元/吨,上涨了6.1﹪。二是人工成本连续 上涨。目前农村大部分劳力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力紧张,雇佣养猪人员工资急剧上升。按成本调查规定的劳动日工价,由去年的80元∕天调为今年的90元∕天,仅上调12.5%,与实际用工工资上涨幅度相差较大。三是由于收购门槛的提高,即肥猪出栏平均重量的提高,直接增加 了饲养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饲养成本。
(三)收购价格不断走低
根据生猪定点价格观测数据,全县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格逐月与去年同期对比情景,详见《附表》中“序号”为“(1)、(2)、(3)”行所列数据。附表:
2014年1——6月全县生猪(良种)收购价、猪肉(精瘦肉)零售价及销售环节购销差价、差率分别与2013年同期对比表
今年1月至6月平均出栏价格每500克5.93元,比去年同期平均7.05元,归落了15.9%。今年上半年6个月中:价格最低的4月5.07元,比去年4月的6.10元(恰好也是去年最低价格),归落了16.9%;价格最高点是5月的6.63元,与去年5月的6.67元相接近,但比去年上半年价格最高的1月8.63元,归落了23.2%。造成今年来猪价不断走低的根本因素是市场供大于求。随着去年下半年猪价归升,养殖户普遍主动补栏,反常 是中、大规模养殖户一批批兴起,造成去年底至今年1——2月集中出栏,供应量大增。加之,今年大型加工企业进口猪肉,国家收储库存投放市场,又进一步增加 了供应量。然而,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使猪肉集中摘 购大幅减少,酒店、餐饮行业需求萎缩。再说,家庭消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食肉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食用低脂肪的家畜、家禽、水产、野生动物所占比重在上升,食用猪肉所占比重正大幅下行。再加上,猪贩提高收购门槛,市场猪肉零售价居高难下,影响生猪常态销售,使本已低迷的猪市“雪上加霜”。
(四)养殖亏损同比翻番
今上半年,大规模户平均每头亏损342.89元,比去年同期亏损180元,增加 亏损额163元,增大亏损幅度90.6%;中规模户平均每头亏损256.34元,比去年同期亏损122.44元,增加 亏损额133.9元,增大亏损幅度109.4%;小规模户平均亏损443.72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20.08元,增加 亏损额223.64元,增加 亏损幅度101.6%。三种规模户亏损的额度和幅度,综合平均比上年同期基本上都翻了一番。
三、计策 建议
(一)发挥市场调剂 的决定性作用,但仍需完善必要的政府调控。近几年国家对生猪养殖业扶持力度加大,养殖规模由最初散户为主,发展成规模养殖为主;养殖户也由单纯的农民,发展成城乡多元投资人。养殖户跟风暴增,导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只能通过市场调剂 这只无形的手,自由竞争,优胜劣汰,逐步实现供求平稳 。此时,政府切不可鼓励 新上规模,逆向干预市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引导市场主体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科技创新,着力提升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水平,增强可不断发展的竞争力。今后,政府决策部门一方面应准确做出猜测 ,把握好收储时机,制定灵活实效的收储预案,准确综合研判气象、畜牧、据统计、价格等部门有关数据,及时发觉市场苗头性和趋向性问题,应付各种突发情景,避免价格跌入谷底后再实施低效性收储操作。另一方面,国家不能单一地依靠收储来调控市场,还应在提升国内生猪品质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国内深加企业需求,并适当控制进口,努力拓展出口,促使生猪养殖业良性循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