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生猪批发价归升至15元/公斤 规模养殖化解“猪周期”)
“肉价归升是‘猪周期’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这个上升势头有望不断来 明年春节前。 ”业内人士称,猪肉批发价格上涨一段时期后,刺激农民主动性导致供给增加 ,继而造成肉价归落,打击了农民主动性,又造成供给短缺,继而肉价上涨……周而复始,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 “猪周期”导致的价贱伤农该如何破解?
“现在的猪肉又贵了一些。 ”8月23日,在合肥市家乐福超市里,市民李女士把刚买的2斤五花肉放进菜篮。经常买菜的她发觉,自从今年5月份后,猪肉的价格逐步 涨了起来。
“今年以来,我省生猪价格先跌后涨,价格差距较大。 ”业内人士介绍,1月份下行来 12.8元/公斤左右,环比跌幅来 达17.9%,同比下行24.7%。进入3月份,生猪价格跌势不减,月均价已跌至10.6元/公斤,环比跌幅来 达12%,同比下行18.4%,达近半年最低点。“猪粮比降来 4.4:1,远低于生猪饲养盈亏平稳 点,养猪效益显然下行,涌现较大亏损。规模猪场每出栏1头肥猪亏损约300元至400元。 ”
记者察看来 ,生猪价格连跌的势头一直来 今年4月才渐止,5月至6月价格开始有所归缓,此时生猪均价13.2元/公斤左右,但仍低于生猪饲养盈亏平稳 点。直至7月份,生猪均价来 达14.4元/公斤,生猪饲养基本保本。 8月初,生猪出栏价格上升来 15.5元/公斤,目前这个价位已经坚持了20余天。
“幸亏企业规模比较大,渡过了低价时期的难关。”安徽春然养殖公司总经理王进介绍称,“7月份时,中国养猪网,每出栏一头猪基本上保本,进入8月份,每出栏一头猪纯利约为100元。 ”
短期上涨幅度不大涨价有望至明年春
记者走访费解来 ,市场供大于求是今年5月份前生猪价格不断归落的主要因素。去年国内猪价较为稳固 ,我省养殖户补栏主动性较高,加之去年我省整体疫情况势平稳,生猪出栏量增加 ,造成市场供应数量增加 。
“按照往年照样,春节过后猪价都会习惯性归落,但当时的跌速显然超出市场预期,导致市场涌现恐慌情绪。反常 是来 了3月份,养殖企业为了尽量减少亏损,生猪纷纷出栏,大量集中销售,猪市供大于求的局面愈演愈烈,生猪价格承压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不少中小养殖企业纷纷关门倒闭。”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殷宗俊估量 称。直至4月份,由于市场牛羊肉价格的不断走高,加之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量有所增长,助推了目前生猪价格的小幅归升。
据介绍,目前的猪肉价格归升是生猪行业的大行情慷慨向,每三年一次的规律性变化,现在处于刚刚上涨的阶段,还处在一个过渡期。即将来 来的中秋节和国庆节,也在拉动猪肉需求的平稳归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猪肉价格的归升会一直不断来 明年春节。期间也有可能小幅归落,但下跌空间很小,总体方向是上涨。“未来几个月,猪价及肉价并不会暴涨,而是不断缓慢上涨,直来 今年年底或明年2月份。 ”业内人士估量 称,8至9月份不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因此短期内猪价上涨总体幅度不会很大,而未来肉价将在猪价上涨的带动下稳固 归升。
分散养殖信息滞后规模化有效减少风险
对于我省养猪户和养猪企业来说,每隔一段时期发作的“猪周期”让行业头痛不已。
“‘猪周期’的产生一个重要因素是散户养殖、规模小,导致生产容易失去控制。价格高的时候,一窝蜂养殖,价格低的时候,又一窝蜂宰猪、卖猪。 ”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夏伦平介绍,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规模比重还不高,随着生猪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改进,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届时,将减缓或降低“猪周期”的发生。
导致“猪周期”的另外一个因素在于流通环节太多,增加 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也增加 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殷宗俊建议摘 取一种授信的形式,卫生和食品监管部门给养殖农户进行授信,经过检验合格之后,发给他们一个类似生猪屠宰、贩卖的资质,凭借这个资质可以直接进入市场。 “这样做可以大大节省养猪户的成本,增加 养殖户收入。 ”
面对上半年极其萎靡的市场,合肥牧和养猪合作社的200多家规上养猪户和企业无一倒闭。该社社长介绍,合作社在3月份组织养殖户和企业赴江浙外销生猪,每头猪增加 了60元的收入。“我们还统一削减生猪出栏重量、存栏数量,来 达了减少缺失 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