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8月25日-8月29日)国内小麦主产区的收购价格连续 保持 微幅上涨局面,山东、河北多数企业收购价已经站稳1.3元/斤整数位置;面粉加工企业在本周也提高了开机率,迎接面粉消费的旺季来 来,面粉出厂价格坚持稳固 ;麸皮行情坚持温顺 走势,个别地区小幅走高。
本周,国家临储小麦平稳投放,投放量为50.5万吨,累计成交21.2万吨,为近3个月来最高,环比增加 18万吨,成交均价为2367.05元/吨,环比涨30元/吨。成交情景突出的省份有河南省、安徽省。其中,河南省投放20.45万吨,成交7.6万吨,较上周增加 2.8万吨,成交均价2335.62元/顿,较上周涨55.88元/吨;安徽省投放21.1万吨,成交10.48万吨,较上周增加 5.48万吨。
估量 来看,临储小麦成交量价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市场上短缺的粮源。自从国家在6月份启动托市以来,市场各界入市主动收购,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8月25日,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累计收购新产小麦6882万吨,占冬小麦产量的近60%。如果不运算 农民留存的口粮部分,当前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屈指可数。企业为了坚持常态加工,值得加大从临储交易上摘 购。同时,中国养猪网,临储交易的小麦价格相对低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加工成本。
进入8月下旬以来,多种原因促使面粉加工企业加大了开机率,但由于在收购期间小麦价格连续稳步上扬,加上过去的体会教训,加工企业多数在原粮储备上过于慎重,原粮库存相对偏少。因忧患后期小麦价格连续 走高,加工企业目前只能保留现有的原粮储备,提高价格从市场上收购,导致市场小麦价格在8月底涌现较为显然的上升。
还有一个推动小麦走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华北地区价格居高不下,作为蛋白类饲料,小麦的性价比在这一时期已经超过了玉米。饲料养殖企业大举进行小麦收购也在很大程度上收紧了市场供应形势。
由此分析进入9月份,市场粮源短缺的情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加工企业正在为陆续来 来的订单而主动收购小麦,市场价格在这一时期稳步走高是主旋律。
玉米: 进口玉米拍卖量下行 新季玉米开始供应市场
本周(8月25日-8月29日)国内玉米市场现货价格停止上涨,政策性玉米连续 投放,多省开始投放2013年临储玉米,进口临储玉米拍卖量下行。新季玉米上市显然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用粮紧张局面。猪肉价格连续 上涨,深加工产品价格不变。
8月27-28日,国家暂时储备 玉米计划销售 485.60 万吨,实际成交166.91 万吨,成交率 34.4%,成交均价 2364 元/吨,与上周相比,投放量增加 35.4 万吨,成交量增加 39.71 万吨,成交率上升 6.1 个百分点,成交均价增加 76 元/吨。
经过持续 15 周的竞价交易,国产临储玉米总成交量来 达了 2195 万吨。其中,东北地区临储玉米累计成交 2084.26 万吨,南方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成交 110.90 万吨。
目前东北 3 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尚未成交的 2012 年产临储玉米主要集中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虎林、佳木斯、双鸭山等地,总量在 250 万吨左右。吉林和内蒙古存量不足 25 万吨。
内蒙古、吉林、辽宁地区储备 的 2013 年产临储国标三等玉米销售底价分别为 2310 元/吨、2290 元/吨、2360 元/吨。由于玉米质量相对较好、运输条件相对便利,用粮企业竞拍主动性很高。
8 月 28 日计划销售进口美国 2 号黄玉米 15.11 万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 2270 元/吨,其中:2011 年进口玉米实际成交
11.06 万吨,成交均价 2259 元/吨,2012 年进口玉米成交 4.05 万吨,成交均价2301 元/吨。与上周相比,投放量减少
36.52 万吨,成交均价下行 99 元/吨。
截至 8 月 28 日,国家暂时储备 进口玉米累计成交 370.31 万吨,本周没有连续 在山东、河北投放进口玉米,市场认为,临储进口玉米可能基本投放完毕,对增加 销区市场供给成效显然。
根据中国养猪网的调研消息,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大多处于乳熟期至蜡熟期,虽然前期旱情发展令人关注,但是产地的实际情景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总体看,旱情发生范畴较广,但对实际产量影响不宜过分夸大,后期重点关注成熟期的天气变化情景。
目前华北地区企业收购价格整体坚持高位平稳,企业的紧张的摘 购心态有所放松。新季玉米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对此前持续上冲的玉米价格有所抑制。河北、山东、河南玉米新玉米已经开始局部上市,水分16-18%水玉米价格2600-2700元/吨左右,虽然当前新季玉米上市数量依旧较少,但是对局部紧张的供应局面起来 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