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备春耕生产时节,榆树市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陈卓都是大忙人儿,今年他更忙了。
他带着农户托管的750公顷土地加入了“中国东北玉米种植业联盟体”。
一个开创 了“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的全国百强合作社、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种粮大户”,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怎么就改弦更张了呢?
事情得从一粒种子说起。
“利民33”与“2012”
话说2012年,吉林农业生产先后遭遇早春低温、夏季病虫害和秋初台风三大自然灾害,在部分地块粮食产量受损的情景下,“利民33”的表现分外“夺 眼”。深秋时节,九台市龙嘉镇路两旁的农田里玉米大片倒伏,枯黄破败,依然能让人感受来 当年8月底“布拉万”台风的余威。而在“利民33试验田”里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棵紧挨着一棵,而且棵棵直立,每棵腰间都斜“插”着一穗金黄色的玉米棒。别的地方的玉米9月末就开始收割了,这儿的怎么还站着?当地的农民告诉记者,这叫活秆成熟、站秆晒穗,多站这十来天儿还能再增加 一点儿籽粒重量。
2012年10月15日,省科技厅和省农科院在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召开“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现场会,郑重宣布:“超高产田建设以吉林省具有自主晓 识产权的玉米高产新品种‘利民33’与先进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在吉林省潮湿 区创造了亩产1168.78公斤的新纪录,反常 是首次在西部半洪涝区实现了亩产超吨粮,来 达1041.94公斤。”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对“利民33”如此评判 :“耐密抗倒伏;较强的抗病虫性;较耐低温,高产稳产。”
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玉米首席专家王立春说,“利民33”是目前发觉的国产最优势品种,一是芽势强,种子拱土能力强,出苗率高;二是抗病害强,中抗玉米螟,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及大、小斑病等病虫害;三是耐密性强,无空秆,无小穗,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四是高抗倒伏,根深秆硬,这是最突出的优点;五是高抗早衰,对后期籽粒增重有一定作用;六是适应范畴广,在东北地区表现最好。
2013年1月,“利民33”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优势品种的困惑
“利民33”是松原利民种业历时十余年,以优选德国品种为父本、国内品种为母本培养而成。公司董事长刘兆先算了这样一笔账: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是6000万亩左右,出于农业生产安全的考虑,“利民33”在吉林省的种植面积高不要突破3000万亩,低不要少于2000万亩,在30%-50%区间,这是一个最佳水平。按3000万亩运算 ,以高产试验田平均增产量的50%运算 ,全省可增产100多亿斤。
对于“利民33”的增产账,王立春的算法相对慎重:农民大田种植平均每亩增产可以来 达10%,即每亩增产玉米100斤。该品种审定后估测可按每年1500万亩运算 ,每年吉林省可增产玉米15亿斤。
比肩国际水平的优势玉米杂交品种,其大田表现让人看来 了可以使吉林省粮食再增产的渴望 。
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一些现象却让松原利民种业感来 十分困惑。
困惑之一:标注与实际不符的肥料,造成产量、品质下行。据据统计,仅有15%的用户来 达了亩产干粮超吨。品质造成粮难卖,增产不增收。
困惑之二:耕作设备条件不能满足6000株/亩的请求,接受品种的农户,被迫用半手工设备,进行农作。
困惑中的突破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现代农业是生态型、聪明型、效益型农业,实质是高科技行业,很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入资质化治理 行业。现在中国农业种植业后继无人是个问题,很多合作社有资金,但缺乏技术支持。”3月7日,在省农科院,记者摘 访了松原利民种业董事长刘兆先。
当谈来 “中国东北玉米种植业联盟体”时,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方案兴高摘 烈地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这个联盟体是创新型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产品。”
联盟体通过对良种、保真适方肥、农药、栽培、植保、保险、粮食归收等全产业链技术要素整合,将所有技术打包成一种产品,实行捆绑式销售,合同化、产量分成、标准化种植并全程鉴定、产品赊销、合同化归收粮食并关闭风险。服务对象为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
创新了农资服务模式,精减了农资服务中间环节,实现技术与需求的面对面,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上的Bto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