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下旬低点开始算起,22省市平均猪肉价格已经累计上升近30%。我们认为,当前猪价归升尚不足虑,猪肉消费淡季,去产能不彻底,以及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都将制约猪价反弹高度。但本轮猪周期已近低谷,将开启新一轮周期。猪价下半年会缓慢上涨,并可能于2015年来 达阶段高点。
农业部数据显示,4月30日,全国活猪、仔猪和猪肉的平均价格分别为11.0元/公斤、21.5元/公斤和19.3元/公斤。5月28日,全国活猪、仔猪和猪肉的平均价格分别涨至13.3元/公斤、23.8元/公斤和21.7元/公斤,较4月30日分别上涨21.2%、10.7%和12.4%。
本次猪价上涨有多方面因素。第一 ,在需求方,五一假期为猪肉消费旺期,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上升。其次,在供给方,由于去年末至今年春节前仔猪急性腹泻病较为严重,生猪出栏涌现阶段性下滑,降来 本轮猪周期以来的最低位;而能繁母猪存栏量也从2013年9月起至2014年4月持续八个月大幅归落,制约了生猪存栏数的及时补足。供给的相对不足和滞后必然反映来 猪价的攀升上。
本轮猪周期已近尾声
2003~2014年生猪价格经过了两个完整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三个周期的下行期,很有可能也是新一轮周期的开始。第一个周期从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周期跨时36个月左右;中国养猪网第二个周期从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受2006~07年猪蓝耳病以及国家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周期拉长来 48个月。2010年5月上轮猪周期完结以来,由于养殖户行为的改变,以及规模化养殖的比重增加 ,本轮猪周期也可能涌现延长。目前猪粮比处于第三个周期的最低值,因此我们认为此轮周期尚未完结,但由于生猪去产能已接近完成,因此本轮周期可能也接近了尾声。我们分析,在经历了2014年上半年的深度归落后,猪价下半年会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并可能于2015年来 达阶段高点。
猪周期触底的证据
我们认为,猪周期来 达底部时,会有如下特点 :1)猪价来 达底部;2)能繁母猪存栏量来 达底部。
上述第一个猪周期,猪粮比在2006年6月来 达最低值5.2。第二个猪周期,2009年12月猪粮比开始下行,2010年2月猪粮比破6.0,最终在2010年5月来 达最低值4.8,期间亏损延续五个多月。因此,我们认为猪周期触底的一个简单标志就是:猪粮比下探至接近5.0或者已破5.0(或猪价破12.0元/kg),并且中度和深度亏损(即头均亏损超过200元)不断3个月以上。2014年春节前,生猪价格即涌现大幅归落,生猪养殖已进入中度亏损。根据农业部数据,来 2014年4月,全国生猪价格11.0元,猪粮比4.6(图2),头均亏损350元/头,深度亏损已经不断3个月左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判定 ,养猪网,本轮猪周期已接近,或已经在尾部。
猪周期的本质是供给震荡,即能繁母猪存栏(即产能)的震荡。上一轮猪周期中,2010年8月,母猪存栏数降来 最低点,并较存栏最高点下行8.2%。因此,如果本轮能繁母猪存栏数也距最高点下行8%左右,则可初步判定 已近周期大底。
2013年8月起,能繁母猪存栏数开始持续大幅下行。截至2014年4月底,能繁母猪存栏与最高点相比,已累计下行7.7%。可见,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底近在咫尺。
母猪成熟配种后,妊娠期约4个月,产仔后仔猪育肥出栏需要5个月,加起来大约9个月。如图4所示,能繁母猪存栏量与9个月后的生猪存栏量方向大体一致(图中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为9个月前的数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能繁母猪存栏数,大概估量 9个月后的生猪存栏数,进而根据生猪供应与生猪价格间的反比关系,推断出未来猪肉价格的走势。
过去8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 减少,今年后半年生猪存栏(供应)量将趋于紧张,生猪价格必将出现 上涨行情。
但我们认为,当前猪价归升并不足虑:第一 ,未来数月是猪肉消费淡季,猪价反弹难以不断,如果有风险也至少要等来 三季度末(消费旺季)来临;其次,由于屠宰企业库存较为充足,能繁母猪存栏量相比本轮最高点累计下行未来 8.0%以上。去产能过程“藕断丝连”,会限制猪价反弹的高度;最后,在经济疲弱,货币慎重的情景下,猪价的规律性归升也缺乏经济基本面的不断推动力。我们要破处一种迷思,即猪周期只是猪价扰动,与更宽泛的经济基本面无关。但仔细察看前两轮猪周期便晓 ,2004年、2007年和2011年猪价大幅上涨之前,都相伴 着一轮货币的扩张周期。当前经济增长不够刚强、货币供应不会太松、大宗商品未有强势表现,这些都决定了物价风险依旧不大,当然也临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紧约束。


